
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全球紡織服裝(紡服)常規消費需求斷崖式下跌,雖然局部地區年末已現復甦曙光,但香港紡織業界仍在谷底徘徊。防疫物資雖然需求激增,對香港紡服出口結構和走向產生較大影響,但整體趨勢仍強差人意。
據港府統計處資料,2020年全年香港紡服出口1060.27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大減27.5%;其中服裝出口637.84億,較去年同期大減接近330億,減幅33.7%;紡織品422.43億,跌15.7%。許多本地服裝廠轉產口罩和醫用防護服,而且歐美客戶因倉儲低而趕急下訂單,但無法掩蓋因為經濟不景而造成的紡服出口數字大跌。其中輸往美國的服裝同比大跌47.9%;輸往內地的整體出口亦跌19.6%。市場上仍充斥太多不明朗因素,疫情影響歐美經濟,不少零售大企縮減規模,中小企結業,令歐美買家減少買貨。
雖然港府統計處指出,2020年第4季度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環比已經微升5.5%,又稱許多主要市場的進口需求進一步恢復。但在美歐這兩個主要市場舉步維艱、疫情未明的情況下,最實際的寄望還是在內地經濟預期增強,並為香港的出口提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紡衣出口結構早已由本地產品出口為主轉為經港轉口為主,目前兩者比例接近1:99。隨着本地紡衣生產式微,出口已成微不足道,近年亦以每年雙位數字跌幅下降。今年則由於防疫物資的帶動下,一反常態地有可觀上升。
作者:香港紡織商會 余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