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ps;

【轉載】全球紡織品回收加速產業化 多國巨頭佈局關鍵技術與工廠

在可持續發展浪潮推動下,全球紡織品回收正走出概念階段,邁向規模化落地。多家企業加速投資與技術創新,從再生聚酯、再生棉到混紡分離及酶法回收,形成跨地域、跨產業鏈的循環經濟生態。

關鍵數據與案例:

  • Reju™(法國):荷蘭建首個工業級再生中心,年處理3億件廢紡,產5萬噸再生聚酯(Reju PET)。
  • Circ(美國):法國設全球首座年產能7萬噸的聚棉分離回收廠,瞄準全球77%混紡面料市場。
  • Syre(瑞典):北卡工廠年產1萬噸再生聚酯,計劃2032年達300萬噸產能,減排15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 Recover™(西班牙):越南廠年產1萬噸RMix產品,直接回收聚酯與棉混紡,無需分離。
  • Samsara Eco(澳洲):2028年建全球首座年處理2萬噸酶法回收廠,回收尼龍6,6及難處理合成纖維。
  • Accelerating Circularity(美國):推Wrangler牛仔系列,26%回收棉比例創商業成衣新高。

業界觀察認為,隨着歐洲、美國及亞洲同步推進政策與市場需求,紡織品回收將進入跨技術整合與產業鏈協同的新階段,為全球時尚產業減碳與資源循環提供實質動力。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