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ps;

【轉載】直面紡織服裝循環利用瓶頸 日企巨頭加速技術創新

在全球可持續發展趨勢下,日本紡織服裝業面臨資源浪費與回收率低的雙重挑戰。據日本環境省統計,國內每年新增服裝供應量 79.8 萬噸,但約 65% 最終被廢棄;每件衣物平均耗水量達 11 個浴缸、碳排放相當於製造 255 個塑料瓶。

回收痛點與政策推進

  • 回收優先度低,約 4 成人口所屬行政區未實施衣物回收。
  • 可直接再利用的單一材質僅佔回收衣物的 27%。
  • 日本政府已制定《紡織品環保設計指南》與《紡織服裝產業環保信息披露指南》,目標 2030 年主要品牌信息披露率達 100%。
  • 補助研發「纖維到纖維」同級回收技術,並參照歐盟《Eco Design 法規》及數碼產品護照等制度。

企業最新動向

1. 豐島(TOYOSHIMA)

  • FOOD TEXTILE 項目 10 週年,利用咖啡渣、蔬菜邊角料等作染料,與 Asics、MoonStar、PET PARADISE 等跨界合作,拓展至鞋履與寵物服飾領域。

2. 東麗(TORAY)

  • 推出植物來源滌綸與 NANODESIGN 複合紡絲技術結合的 SillookMirai,再現絲綢光澤與觸感,兼具耐洗與易打理,降低石化依賴。

3. 帝人富瑞特(TEIJIN FRONTIER)

  • 再生滌綸「ECOPET」邁入 30 年,與良品計畫合作門店回收、化學再生涤纶纖維;與 EXILE 巡演聯動,設置回收箱並將舊衣再造周邊商品。

4. Komatsu Matere

  • 以「Bellefomer」微生物制劑減容污泥,降低廢水處理成本與碳排放,已應用於紡織、化工、食品等行業工廠。

5. 旭化成(ASAHI KASEI)

  • 擴大銅氨纖維「賓霸(Bemberg)」在歐洲市場的技術支援,開發降低染整用水與碳排的方案;探索生產邊角料再紡紗技術。

6. 東洋紡 Textile

  • 推出 100% 再生棉紗與化學回收尼龍 looplon-C,品質媲美原生材料;開發碳纖維及玻璃纖維熱塑複合紗線,拓展至汽車、體育與福祉用品。

產業啟示

  • 日本企業正將食品廢料染色、化學回收、複合纖維創新等技術結合商業化運營,提升循環利用效率。
  • 與品牌、零售及文化活動跨界合作,有助於推動消費者參與回收行動。
  • 「纖維到纖維」閉環回收及可追溯生產履歷將成為未來紡織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