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ps;

7月13日,香港紡織商會常務副會長陳祖恒接受《香港電台》節目《舊日的足跡》訪問,內容從廠二代到推動香港製造,以至家族傳承、產業願景與年輕一代的未來。

家族熏陶下的現代工業觀

這位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功能界別議員、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在傳承與創新之間,走出屬於自己的產業與公共服務之路。

作為知名製衣企業聯泰控股的「廠二代」,陳祖恒自小耳濡目染家族的企業精神與價值觀。他笑言自己是「被哥哥帶去醫院出世」的一員,成長於一個兄弟姊妹六人、以紀律與節儉為本的大家庭。他的父親陳守仁博士,是香港製衣界的先驅與慈善家,其對社會的承擔亦深深影響下一代。「爸爸常說,至少三分一的時間應該投放在社會服務。」

陳祖恒先後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及史丹福大學修讀工程學,畢業後加入美林證券,在投資銀行界累積經驗。他坦言,那三年「等於別人的五、六年」,不僅磨練專業能力,更為日後協助家族企業上市鋪路。他於2004年領導聯泰招股上市,短短半年內完成流程,並錄得超額認購260倍,為公司擴展奠下重要里程。

產業轉型與工業未來

回到聯泰後,他逐步參與企業轉型,包括導入現代企業管理、尋求收購機會及專業化發展。「如果過去是家族式管理,現在就是制度化、系統化運作。」他曾笑言,判斷工廠地點是否理想,方法之一是「附近有麥當勞可以,但有Starbucks就太貴了」,反映其接地氣又實用的營商哲學。

作為生產力促進局主席,他將視野拓展至整個工業生態圈。他指出,今天的「香港製造」不只限於衣物生產,更延伸至食品、保健品、醫藥、智能裝置等高增值產品。他強調,生產力局的工作圍繞三大支柱:技術支援、人才培育與資助配對,務求令中小企升級轉型,更協助內地創科企業「出海」,借香港為跳板進軍國際。

2024年4月,生產力局設立「出海服務中心」,協助內地高技術中小企來港設立國際總部,藉檢測認證、科技標準化等配套,實現全球化。「內地的機械人會寫書法、打筋斗,但不懂走出去。我們希望幫他們出國『打筋斗』。」

培養下一代,打造多元城市

訪談中,陳祖恒多次提及「家庭」、「教育」、「國際觀」,這些亦是他作為四子之父的育兒重心。他相信身教重於言教,從飯桌的交流到睡前閱讀,都是傳承文化與價值觀的時刻。他特別強調學習失敗的重要:「早點跌倒,學會站起來。」

在吸引青年投身工業方面,他認為創新科技、新產業正為年輕人提供晉升機會與發揮空間。「波鞋多了、高跟鞋少了」,工業需要與時並進,而新型工業化與品牌發展是香港下一波機遇。他鼓勵年輕人要擁有國家觀與國際觀,「不做受害者,要做追浪人,趁浪起飛。」

「贏家說困難重重,但希望很大」

從證券分析師到家族企業接班人,再到立法會議員與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走出一條結合專業、家國情懷與實踐智慧的道路。他直言自己不是空喊口號的政治人,而是一名重實幹、講執行的「有框架的人」。

「我希望能夠體現香港新一代的經濟發展,讓我們變成一個真正的國際大都會。」他的夢想,是見證一個多元、包容、與時並進的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發揮應有角色。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