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ps;

第146期-港纺织研发越战越勇 本会邀业界共享成果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行政总裁葛仪文。

2021年6月14日纺织报

香港纺衣业现时正值转型,适逢全球业界都向工业4.0、生产智能化和环保科技发展,争相抢夺商机。香港在纺织研发商品化方面,近年表现越战越勇,香港纺织及成衣中心(HKRITA)最近更在国际发明展勇夺多项大奖。本会呼吁业界把握机会,对纺织科研积极投入,让企业可以优先应用合作成果。会长朱立夫博士更表示,欢迎业界联络本会,向HKRITA介绍参与科研计划。

商品化成果渐现 收入大幅增长

「香港纺织及成衣中心研究一直以持续发展、工业智能化及对社会贡献为中心,并期望可帮助纺织业界于技术上转型,提高业界竞争力。」4月,该中心行政总裁葛仪文在该中心于2021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勇夺七项大奖后这样表示。

HKRITA近年积极研发崭新物料和高性能纺织技术。但是,香港科研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是不争的事实。90%的科研成果还没走向市场,就被埋没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过程中。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被称为创新过程中的「死亡之谷」;跨越不了,创新对经济就难以直接贡献。

近年来,形势正慢慢透过各方努力而改变。根据立法会文件显示,2018-19年度,HKRITA开展了23个新项目,来自纺织业界的收入水平上升至34%,显示其研发工作日益得到业界使用。商品化及技术转移方面亦有进展,在2015-16至2018-19年度的4年期内,该中心与业界共签订27份特许授权协议,总商品化收入为1,420万元。单是在2018-19年度,该中心与业界签订7份特许授权协议,并获得约1,100万元的商品收入 , 比上年度增长近8倍。

会长:本会可安排参与科研

HKRITA由香港理工大学全资拥有,目前是国际上最具声望的纺织及成衣业科研机构之一。本会会长朱立夫博士及香港中大实业一直与该中心有合作研发,其中一项「彷生孕妇功能足护系统」也在今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荣获银奖。他呼吁业界多参与理大合作科研项目,让企业可以优先应用合作成果。「大学提供到的科研人员和研究资源,是中小企目前没有可能做到的。本会会协助业界与HKRITA联络,共同参与科研计划。」他表示,本会亦可帮助申请内地专利。

今年3月,「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公布得奖名单,HKRITA勇夺七项大奖,包括一个最高殊荣的评审团嘉许金奖、两个金奖及四个银奖,成绩斐然,标誌着该中心及香港的杰出创科成就。今年,这项年度盛事吸引来自20个国家的600多个项目参赛。自2010年起,他们已连续十年参与此项国际盛事,至今合共获得52项奖项,其中24项为金奖。

研发以环保主导

本届获得评审团嘉许金奖的是以再生纤维素製成的疏水物料。衣服上的疏水物资一般都是以全氟化合物(PFCs)应用于纺织品上而成,但全氟化物含有毒素,对人体及环境有害。研究团队研发出一项新的疏水表面处理方式,利用纺织废料中的天然及不含全氟化物再生纤维素材料製成,较过往的疏水物料安全。研究团队更表示由于製作材料以纺织废料製成,成本上与全氟化物的疏水物料不会有太大差别。

另一项值得关注的研究,为一种可吸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纤维素纱线(另文介绍),帮助达到「负排放」目标。其他获奖研究包括透过增加「苯胺类降解菌群」,减低纺织厂排放水源的汙染、利用低电压令纱线变色、以电将混纺衣物纤维分离、睡眠舒适评估系统及专为孕妇而设的健康鞋。葛仪文指出,每个得奖研究面向的问题都不一样,但大多都以环保为主导,帮助社会达到可持续发展。

未来聚焦为业界降低成本

根据立法会文件,HKRITA至2024-25年度的未来计划,包括在环保发展帮助业界降低成本,「以往纺织和成衣业给外界的印象,是主要的汙染源并消耗大量资源,特别是水… 近年,消费者要求企业加大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寻求长远及系统化的方案,以减轻成衣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保护水资源和减少製造废水将会是研发的重点,其中一项关键的研发项目为「无水染色处理系统」。

另一项突破为纺织品循环再造,研发能够将废旧纺织品进行循环再造的系统。该中心去年十二月宣布,与H&M基金会开展一项5年合作计划,当中涉及一项纤维素超吸水性聚合物的研究,项目若能成功研发相关物料,则既能循环再造纺织物,减低纺织废料对环境的伤害,亦可协助保持土壤滋润,减少灌溉时的水份消耗,对整体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正面影响。

香港纺织商会 基斯

缅甸纺织厂。当地纺织业正陷入今年最大危机。

缅甸疫情动乱夹击 港资纺织厂生意难做

今年2月,缅甸爆发军事政变,至今仍未平息。全球品牌正将其成衣订单转移至包括菲律宾在内的其他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对在当地设厂的同业造成极大压力与威胁。

下半年欧美订单暂停

受新冠疫情影响,缅甸成衣业早已陷入挣扎求生,动乱更令欧美时装品牌纷纷停止下单。有本会会员向本报表示,当地厂商有不少下半年的订单已经暂停,或乾脆转移到其他国家。会长朱立夫博士则指,缅甸骚乱的确影响当地港资,下半年的订单亦受影响,希望事件早日平息。

欧美国家关税优惠促成近年外资进驻缅甸投资设厂,逐渐带动欧美品牌将部分供应链移转至这东协最年轻的新兴经济体。据缅甸成衣製造商协会统计,目前缅甸600家製衣厂中,近三分之一属于中资,为缅甸成衣业的最大投资来源国。在仰光地区,大约有500家纺织企业,其中263家为中资工厂,这些工厂僱佣大概50万工人。

但是,混乱持续下,预估缅甸境内会有一半左右的纺织厂都将关闭。在三月仰光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缅甸纺织品从业者联合会(MGMA)负责人表示,缅甸纺织厂内,90%的原料都依赖进口,疫情和动乱爆发后,布料、拉鍊等原料供应不足,纺织厂已经削减了产能和工时。

成衣订单自缅甸转移至菲律宾

日前,路透社访问当地中资厂商称,大型时装品牌已停止向缅甸工厂下单,例如全球第二大时装零售商H&M,过去7年来与缅甸45家供应商建立了直接关係,但该公司于3月初宣佈不再下新单。当地厂商考虑转移到其他低成本生产国家,例如柬埔寨或越南、菲律宾。而菲律宾国际买主协会(FOBAP)5月数据显示,尤其是来自美国的买主,已与菲律宾的成衣出口商签订价值约5亿美元订单

受访厂商表示,如果未来几个月都接不到新订单,该工厂将别无选择,只能撤出缅甸。他称自从爆发动乱以来,其成衣厂的产能一直维持在20%左右,仅仰赖以前接下的订单支撑,并已裁掉400名员工。

Twine Solutions由一对以色列兄弟于2015年创立,灵感来自他们留意到浴巾上的五彩刺绣,心想:如果有某种应用在纺织业的「数码印刷技术」,便可令工人生产时不再需要不环保的染料。而在研发的过程中,Twine发现,这种令纺织生产变得环保的技术正是业界急需,于是加紧开发这一具有可持续性的技术,而最后的结果,便是无水数码染色技术的诞生。

香港纺织商会 余青

转型升级策略顾问报告(三):世界各国推行工业转型升级及发展工业4.0的经验总结

(编注:岭南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部研究团队受中华厂商联合会委託、香港特区政府工业贸易署「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BUD】的专项基金」支持下,于2020年6月推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港资製造业经营情况、对湾区经济贡献与实现升级转型发展策略顾问研究报告》,可堪本会会员参考。本报连载部份精华内容,标题及小标题为编辑所加。)

德国 :工业4.0平台

纵然德国拥有强大的品牌—「德国製造」,但当地其实对外面对一众发达经济体在工业政策 上的步步进逼、新兴市场的相继涌现,对内其製造发展受制于能源约束、劳动力资源结构改变等多方面的威胁,为了保持製造强国的地位、确保并增强德国製造的未来发展,于是催生了「工业4.0」计划的出现。

德国于2010年发布的《2020年高技术战略行动计划》中已提及「工业4.0」,并视之为未来战略项目之一,其后在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正式提出「工业4.0」,引发全球对议题的关注。德国并非视工业4.0为纯粹的科技议题,或者只跟企业有关,而是意识到其与社会、法律、劳工和教育等存在连繫,会对全社会的未来发展带来影响,因此需要通过不同界别的全力参与,共同推动。

製造业界与大学的互动紧密

德国的研发表现出众,製造业界与大学的互动紧密,产学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可归功于当地多元的研发机构,以及政府在科学和科技领域上的大力扶持。当地对基础研究工作尤为重视,有为数不少的科研机构从事基础研究工作,包括大学和应用科学大学网络、德国亥姆霍玆联合会、莱布尼玆科学联合会和马普学会等,基础研究机构获得政府的全力支持,研究成果甚至可成为德国政府制定相应工业政策的依据。

德国「工业4.0」是以智能製造为主导,围绕两大主轴「信息物理系统」和「智能工厂」,推动製造过程从「自动化」提升至「智能化」,是一个「工业+互联网」的模式。德国工业的最大优势是坚实的工业技术基础,在核心技术和部件方面都有相对较高的自主研发製造能力,但互联网创新应用的程度相对较弱,因此其「工业4.0」植根于生产的过程, 通过相关技术的整合,全面革新工业的生产方式,让製造、工程、材料使用、产业链等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和改进,实现高效的智能工业生产、大规模的订製化生产和服务,推动发展全新的商业和合作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的港资製造业经营情况、对湾区经济贡献与实现升级转型发展策略顾问研究报告》。

 「英国:「英国工业2050战略」

英国曾经被誉为「世界工厂」,在世界贸易中取得领导地位,拥有领先的工业基础。 但如同一众发达国家,随着金融和服务业的崛起,以製造业为主的工业开始走下坡。20世纪80年代开始,钢铁、造船、煤炭、纺识等传统工业不断衰落,甚至被归类为「夕阳行业」,社会要求重组产业结构的声音不绝,去工业化战略随之展开。但因为金融海啸的出现,当地意识到强国的根本是不能脱离工业和製造业,于是重欧工业的政策方案陆续出台。

2013年10月,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推出了「製造业的未来:英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又名「英国工业2050战略」),报告肯定製造业的角色和价值,指製造业从事研发、创新和出口的业务增长速度比起非製造业为高,又分析了英国製造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发展和復甦製造业的政策,鼓励企业在本土生产更多世界级的高附加值产品,以加强製造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上产生的作用。

报告认定未来的製造企业要向「服务化」发展,需要懂得运用日渐普及的大数据以增强竞争力;提出英国製造业应该要做到四大特点:一、能够快速地回应消费者的需求;二、把握新的市场机会;三、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製造业; 四、加大培育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政策方面有三大关注点 :一、提出注重製造业的整体价值链发展,政府应鼓励新的商业模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生产和创新活动的集群化, 发掘中小型企业的潜力,促进製造业出口;二、满足製造业价值链的特定要求。促进当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发展,以巩固其不可被取代的能力;三、长远而言,需要提高政府进行评估和协调政策的能力。

供应链行动计划、Catapult计划

2015年提出「供应链行动计划」,计划概述了英国政府和整个行业该如何共同解决影响当地製造业供应链的问题,从六大领域切入,分别为技能、革新、融资渠道、提升中小企业能力、深化供应链之问的合作,以及打造更具韧性的供应链,具体措施包括加大高价值製造弹射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支援力度,总体目标是通过加强对製造业供应链的扶持, 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英国政府于2010年10月宣布Catapult计划,投入超过2亿英镑建立7 个产业(后期演变为10个)的「高价值製造弹射中心」,主题涵盖高价值製造、细胞疗法、离岸可再生能源、卫星应用、未来城市等。计划由英国创新署负责,目标是建设一个非牟利的技术和创新中心网络,旨在鼓励当地企业、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合作,促进研发和科技成果商业化,为企业进行开发、销售产品提供最先进的设备、技术,以及资讯支援、中心採取政府和企业共同营运的运作模式,属于非牟利组识,设谘询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管,营运工作交由以企业作主导的管理委员会负责。

香港纺织商会辑

碳排放成十四五规划焦点 香港业界如何把握机遇?

随着十四五规划将「碳中和」、「碳达峰」列为重点,纺织业界已需要直接面对「绿色发展」概念。香港业界如何把握机会转型,提高竞争力,将是未来五年的大课题。

业界须加强装备创新 提高效率

本会会长朱立夫博士认为,「碳排放」是整个十四五规划对于香港纺企最大影响的政策之一。的确,今天「绿色发展」对于纺企已成为不能忽视的条件。

香港研发纱线 吸收二氧化碳

左边是普通物料,右边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研发、可吸附二氧化碳(CO2)的纤维素物料,图中所见,减低二氧化碳的效果不错。

香港业界如何从纺织原料端去推动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抓住「绿色改革」所孕育的纺织机遇?从企业角度来看,加强产品创新,提升产品功能与水平,满足市场和国家政策的需求。从大学或研发中心或者可以找到些方向。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一项值得关注的最新研究,为一种可吸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纤维素纱线」,早前于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夺得银奖。研发团队指,该纱线可用以生产纺织品,透过大众穿着以吸收二氧化碳,帮助达到「负排放」目标。团队指,下一个研究目标为研究衣服吸收二氧化碳后的排放方式,例如可于温室中释放,将二氧化碳排放予植物吸收,期望日后可于生活中广泛应用,达致减少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

香港纺织商会 苏文华

迈向创新及科技发展(六):防蚊纺织品(下)

防蚊纺织品功能性材料及应用概述:防蚊纺织整理材料

防蚊纺织整理物料主要是气味驱避蚊虫[1],因此採用的助剂以驱蚊剂为主,驱蚊剂加附于衣服面料会产生蒸汽层,其具有掩盖人体发出气味、或发出令蚊子讨厌的气味、或损害蚊子的神经系统,降低对人体的吸引力,因而驱避了蚊子。

驱蚊剂的主要材料可分为天然及人工合成材料,天然驱蚊剂以植物源为主,如:猫薄荷、薰衣草、香茅等,多数植物驱蚊剂以低毒性或无毒性、有气味(多数发出令蚊子讨厌的气味)[2]、自然分解等,但驱蚊效率、持久性普遍偏低、品质稳定性参差不齐、挥发性高及独特的气味不易为使用者所接受。

人工合成驱蚊剂主要包括有机酯类(Organic esters)、芳香醇类(Aromatic alcohols)、不饱和醛酮类(Unsaturated aldehydes and ketones)、胺类(Amines)和醯胺类(Amides)等[1],驱蚊效果比天然驱蚊剂好,主要是质量稳定、驱蚊效率高、持久性普遍高、合理挥发性及大部份没有气味,目前最常用的避蚊剂是避蚊胺(DEET)、氯菊酯(Permethrin)、埃卡瑞丁(Icaridin)及IR3535等。

避蚊胺、埃卡瑞丁及IR3535会产生蒸气层,其具有掩盖人体发出气味[2],但是避蚊胺会对人体有负面影响[3],再者,避蚊胺是一种增塑剂,会损坏某些橡胶,塑胶,乙烯基或弹性材料,及合成纺织纤维(Synthetic textile fibre)如尼龙等[4。埃卡瑞丁和IR3535几乎无气味,它们不会损坏塑胶和合成纺织纤维材料,也比DEET刺激皮肤少;然而,Icaridin和IR3535提供比避蚊胺稍短的保护时间,埃卡瑞丁或IR3535在市场上的货源较少,而售价颇高[5]。所以,至今应用于纺织面料作驱蚊剂使用最多为避蚊胺及氯菊酯。

虽然避蚊胺在纺织业之应用,因其会对人体有负面影响[3]及会损坏合成纺织纤维,现多数纺织公司则採用氯菊酯为驱蚊剂主要材料,是人们受天然菊花中驱蚊虫成分的启发而合成的与之结构类似的物质。氯菊酯具有损害蚊子的神经系统[5],浸渍氯菊酯驱蚊剂还具有额外的蚊虫排斥和击倒效果,可最大程度地减少蚊子叮咬的可能性,有研究发现,人体内有一种可以分解氯菊酯的酶,氯菊酯被人体内肝脏有效代谢,分解氯菊酯「代谢产物」会迅速排出体外,不会在体内显着持久[6]。因此氯菊酯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国际上已有氯菊酯可以合法用于纺织品防蚊虫面料的明确规定,例如美国EPA允许将氯菊酯用于防蚊面料;欧盟Reach法规规定氯菊酯可用于纺织面料的防蚊整理;日本2016年11月发表的白皮书声明,氯菊酯可用于防蚊虫纺织面料加工。[1]

防蚊纺织整理加工工艺

防蚊整理在纺织行业应用普通分为几种方式:

防蚊剂和化学纤维母粒(Synthetic Fibre Masterbatch)结合:将防蚊剂与化纤材料如尼龙、聚酯纤维材料及添加剂一起放入螺杆挤出机内进行防蚊剂和化学纤维材料混合,然后挤出的混合材料经切片而成防蚊纤维母粒,再经熔融纺丝而成防蚊纤维纱线,用作织布使用,此方法具备有颇高防蚊效果及耐洗性;

浸渍法(Dipping):染色工序后的织物,按照防蚊整理剂的工艺配方指示及应用,将浓缩防蚊整理剂以一定比例用水稀释及稠和,在染色工序后完成防蚊整理、烘乾及焙烘工序后,织物具备有防蚊效果及耐洗性;

浸轧法(Padding):这也是纺织染整厂一种较普遍的加工方法,在后整理过程中,将浓缩防蚊整理剂以一定比例用水稀释及稠和,通过浸轧方式将稀释防蚊虫整理剂液体均匀渗透于织物中,通过烘乾及焙烘高温定型工序,高温定型大约在120℃,定型温度以个别纤维、布重等而定,使防蚊虫剂整理剂和织物牢固的结合,避免太高温定型造成防蚊剂在面料内的氯菊酯受热而蒸发,令面料内的氯菊酯含量偏低,从而达不到防蚊耐久性效果;

篇幅关係,请扫码查阅本文资料来源。

喷雾法(Spraying):将浓缩防蚊整理剂以一定比例用溶剂或水稀释,用喷雾的方法均匀喷涂于织物/衣服上,烘乾后即可使用[7];

微胶囊(Microencapsulation)技术:可通过微胶囊技术包复易挥发的驱蚊剂液体,对织物进行整理后可达到长效缓释驱蚊的效果,一般微胶囊的壁材与纤维之间没有亲和力,整理过程中要加入固着剂(Fixing agent)才能使微胶囊与纤维结合,使微胶囊和织物结合牢固[8]。另外,在固化后防蚊纺织面料具有可接受的柔软性、手感、防蚊耐久性效果等。

香港纺织商会荣誉顾问何继超博士

国际短讯

2021年越南纺织服装业营业收入有望暴涨

据越南《人民报》报导,由于各主要市场明显復甦,与2020年相比,2021年纺织服装业被评价为前程万里,从而为行内企业增加营业收入和利润注入动力。自2021年初,越南纺织服装协会(VITAS)会长武德江认为,因受市场的需求以及各国大规模进行新冠疫苗接种的影响,2021年越南纺织服装业将会积极復甦。实际上2021年前四个月纺织服装品出口金额增长9%,达95.1亿美元。

疫情令日本经济创二战后最大跌幅

日本内阁府5月发布的2020年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因个人消费及设备投资表现低迷,当年GDP较上年度减少4.6%,下滑幅度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3.6%,也是日本在二战后遭遇的最大幅度经济下滑。

美国企业承担了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徵关税中大部分额外费用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18日报导,美国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在其17日一份报告中称,美国企业正承受着中美贸易战高峰时期提高关税而造成的大部分成本负担。

意大利时尚产业去年总损失或高达600亿欧元

意大利时装联合会预计,受一系列防疫措施、旅游购物停滞以及远程办公影响,去年意大利时装零售业总损失或高达200亿欧元,全球时尚产业的损失达到近600亿欧元,约有2万家时装店永久关闭,50000多个就业岗位受到影响。不过随着疫情的好转,与2020年同期相比,今年2月意大利时装零售业销售额跌幅从88.9%收窄至66.5%,销售增长率从3.4%升至14.1%。

香港纺织商会辑

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前四月规模增长 效益承压

经历了新冠疫情的洗礼,中国纺织服装外贸行业积极发挥稳定强韧的供应链产业链优势,在疫情之年取得了亮眼成绩,并在今年继续实现开门红。 2021年1-4月,在低基数、市场需求回暖、就地过年不停工、周边供应国产能受影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883.7亿美元,同比增长32.8%,比2019年同期增长19.3%,其中纺织品出口439.6亿美元,同比增长18%。服装出口444.1亿美元,同比增长51.7%。

一、出口主要特点

1. 服装、家纺等常规消费品出口增长较快。

受疫情影响,去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基数偏低,因此今年一季度出口大增属意料之中。但即使与2019年同期相比,我国服装、家纺等消费品出口仍呈增长态势。今年前四个月,我国服装出口444.1亿美元,同比增长51.7%,比2019年增长17.5%。家纺产品出口98亿美元,同比增长60.5%,比2019年同期增长19.8%。主要原因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二是美国、欧盟等主要市场需求復苏较快;三是周边供应国受疫情或局势动盪影响、产能恢復不到位,订单有一定程度回流,拉动我成品出口较快增长。

2. 中间产品出口有放缓趋势。

3月以来,除越南外,孟加拉国、印尼、柬埔寨、缅甸等纺织服装主要供应国受疫情和局势动盪打击,产能受到一定影响,导致我中间产品对这些地区出口出现增速放缓甚至下降态势。今年前四个月,我国纱线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46.7%,比2019年同期微增3.2%。面料出口也呈下降趋势,前四月累计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23.5%,比2019年同期下降0.8%,而3月当月出现下滑趋势,比上年同期下降2.8%,比2019年同期大幅下降19.3%。 3月当月我国面料对越南出口同比仅增长6.5%,对孟加拉、柬埔寨、印尼出口分别下降21.2%、7.8%和27%,对缅甸出口更是暴跌79%。

3. 口罩等防疫物资出口大幅放缓。

今年前4月,我国口罩出口50.9亿美元,同比下降49.6%,在我纺织服装出口中比重已从去年全年的18.5%降至5.8%。自去年5月以来,我国口罩出口逐月下降,到今年4月,月度出口额从去年5月最高峰时的141亿美元降至9.1亿美元。作为疫情期间乃至之后的必需品,预计口罩出口仍将保持一定规模,但对出口的拉动作用将显着降低。

二、当前主要面临的困难

一是原材料价格高企。在国内经济提振、疫情缓解后国际市场需求回暖、美国货币宽鬆政策刺激、国际原油价格飙升、资本炒作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纺织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春节后处于高位,且表现为国内外价格齐涨。 2月棉花国内均价同比、环比分别上升18%和3.6%,进口棉均价同比、环比分别上升20.8%和6.2%。化学纤维和人造纤维的涨幅也都高企,粘胶、涤纶、氨纶年初的平均涨幅达到30%以上。原材料价格飞涨导致企业利润进一步被挤压,对企业开工生产和接单出口造成不利。

二是运费涨价、一仓难求。近期,印度新冠疫情形势不断升级,直接影响海空运市场,航运价格出现明显异动,价格刷新历史新高,一舱难求。企业开始争相订舱保证舱位,价格已不是首要考虑因素。由于印度疫情十分严峻,目前已有国家禁止到过印度的海员入境,还有部分公司停止招募印度海员。业内人士表示,相关限制措施可能会给本就捉襟见肘的国际航运业带来巨大冲击。

三是人民币升值挤压出口企业利润。继2020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并维持在6.5左右的高位之后,截至今年5月底,人民币汇率突破6.3,创三年新高,且升值还在持续。这让我行业竞争优势下降,出口形势恶化,给原本偏弱的纺织外贸市场增加了压力。同时,客户观望情绪加重,导致下单变少。

资料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谈品牌—从北韩谈起

朋友刚传来一段报导,北韩禁止人民穿着紧身牛仔裤,原来当前北韩已经禁止有品牌的T Shirt,和有破洞的牛仔裤。今次这篇北韩的报导,令我想讨论的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服装会否都是千篇一律的?

学校也可算是对服装要求有一个比较严格的环境吧!但大家会否记得学生时代,很多人都喜欢把校服修改。譬如说,最常见的是将裙的长短、裤的宽窄修改、穿着一些不一样的袜子、校规不容许染发、就会染黑色… 很多人都会很笼统的说,是年轻人反叛,要与众不同,要标奇立立异。但原来,想与其他人不一样,是人的一个天性,不同年纪、不同文化都一样,只有程度的不同而已,而服装正正就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点,因服装是很视觉的,亦都是比较容易、比较直接与其他人与众不同。

我想大家都会同意,我们心底裏都很想有些与别不同。在我的课堂上,我给学生一个简单的思考:想像有一天有位A同学穿上了一套新衣服,精心打扮,正心情极好的在班上与其他同学聊天;突然,有另一位B同学进班房,衣服打扮是一模一样。如你是这位A同学,你当时的反应会是怎样?大部人的答案会是「很尴尬」,有些甚至说或会找一个藉口离开。但有少部分学生的答案会想得仔细一点,他们説:会看看这位B同学是谁,如这位B同学是一位很有品味的,他们就不会在乎,甚至觉得有「与有荣焉」之感。但反之,就会很自在。在这小小的测试中,就可以看得出。时装是在与众不同(Distinction)和与人一致(Conformity)之间的一个平衡,问题在于与甚麽人、甚麽群组不同,而又与甚麽人,甚麽群组一致。

回到文章开首的问题,我对北韩的服装认识不深;但有兴趣知道的是,在一个对服装规范这样严的社会下,他的时装系统是怎麽样。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制度下是没有时装。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很流行的说法,香港是一个文化沙漠;后来,我遇到一位老师,她跟我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同文化衍生,香港自然有其独特的文化。对服装,我的角度,它是个文化产物。从这去推论,北韩自然也有其时装。

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製衣学系讲师

廖泳新博士

tcliuws@polyu.edu.hk

循环再造系统 给予纺织废料重生

时尚服装业被认为是全球造成最多环境汙染的行业之一,如何能有效处理每日约400吨的纺织废料?快速时装的流行,更唤起製衣业对处理库存过剩及纺织废料问题的关注。

本地製衣企业龙达纺织早年与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合作,研发出一套「纺织品循环再造系统-The Billie System」。以近乎完全自动化的生产过程,结合技术及科技,将废旧纺织品转化成再造纤维,经加工后生产出的纱线。

本商会早前联同龙达纺织举办参观活动,邀请业界代表到厂房实地了解系统的运作。龙达纺织主席曹惠婷小姐及其团队详尽介绍「纺织品升级再造系统-The Billie System」的理念及运作,探讨循环再造系统的可行性及普及性。即使这套系统每日处理以吨计的纺织废料,但远远追不上废料弃置的速度。因此,透过改变消费心态行为,鼓励支持由循环再造纱线製成的成衣,双管齐下才可让纺织品循环再造的概念更贯彻实行。

在绿色消费愈趋流行的新时代,以及提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下,相信「纺织废料 循环再造」将是推动行业创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将废料变成原材料,并应用于消费品生产之上,绝对是业界必需解决的难题。

资料来源:香港羊毛化纤针织业厂商会

消费復甦 产量跟不上 棉价前景看好但有暗涌

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5月份全球产需预测,随着全球各国逐渐从疫情中走出,全球棉花消费量开始復甦。具体特徵如下:

消耗量新高:2021/22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增加到近四年最高水平,棉花消耗量预计增长3.5%,达到2644.9万吨。印度土耳其为最大增长国,共增长54.4万吨,佔全球增长的六成。

产量无法跟上:但是与此同时,供应同比基本没有变化,产量增加只抵消了期初库存的减少;全球棉花产量预计为2500.5万吨,同比增加137.9万吨(5.5%),增加以印度为首,主要来自巴西、澳大利亚、马里、巴基斯坦和土耳其,中国产量预计减少43.6万吨。

库存持续减少:全球棉花期末库存预计下降47.3万吨,1981.1万吨,库存消费比为75%。主要国家如中国、印度、美国、巴基斯坦均录得下跌。

美国出口持续下降:美国2021/22年度棉花产量预计同比增加52万吨,但出口供应为近五年最低,期末库存同比亦下降。美国棉花产量预计为370.1万吨;而出口量预计为320.1万吨,同比减少33.7万吨。期末库存预计为67.5万吨,4.3万吨。

澳棉出口激增:澳洲对华棉花出口被限制前,中国佔澳棉出口的58%,现在只佔3-5%。然而,随着对越南、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出口的增长,澳大利亚的总体棉花出口量仍然强劲。

目前,主要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仍在继续,美国对新疆棉花的限制可能会给全球供应鍊持续带来压力,新疆每年生产中国90%的棉花。美国的举措将令棉花供应链上的公司带来困难。进而令棉价进一步上升。另外,内地减少购买澳棉也间接提高了国际棉花价格。展望未来,美国期末库存很有可能继续下降,全球消费将继续回升,因此国际棉价前景依然十分乐观。

有本会会员表示,内地棉花配额一直都有批出,进口清关也很顺利,没有额外税收增加;只要有需要,市场暂时供应充足。但假如走势持续如报吿所预期,2020/21年度全球棉花产量无法跟上全球消费的步伐,预计将继续推动棉价上涨。业界唯独担心服装出口不好,内销生意也不好,可能会影响后市棉价。

香港纺织商会 谢轩

外国停用疆棉 为纺企进口工作添烦

日前多个国际品牌对新疆棉花抵制,引发内地舆论批评并纷纷与之切割后,中外服装品牌零售表现大受影响。目前外国品牌拒绝使用新疆棉花,同业需转用巴基斯坦、印度或美国棉花,令进出口程序更繁複,加大业界困难。

有本会会员向本报指出,对纺服业界而言,外国品牌藉口抵制内地出口产品并不是首次发生,但为了继续争取外国订单,目前仍不会採用被美国纳入黑名单的企业出产的棉花。由于目前并非有很多供应地可代替新彊棉,如果从其他国家选购,价格会提高。

美国商务部近年不断藉口打压中国企业,令纺企无辜捲入国际斗争漩涡,本会会员希望争端儘快平息,「因为新疆棉的品质一直都很好,佔了中国约85%出口棉花,外国不批准进口,对企业会带来不少麻烦。」

立法会纺织及製衣界议员锺国斌接受传媒访问时则指,在大批厂商同一时间转用外国棉花的情况下,价格会上升,成本将转嫁至外国品牌身上,「中国现时是全球棉花产量第二大,如果不能出口,就自然会构成其他棉花加价。」虽然成本会转嫁到客户,惟这些转变会令製衣厂工作更繁複,尤其是要增加人手处理来源证明的文件。「由外地转入棉花到内地厂房加工须额外预留报关、清关的时间,订单出货需时亦更长,而印度等地疫情严重,进出口的程序困难,都会造成额外的阻碍。」

香港纺织商会 梅荆

南亚疫情失控 外流纺企影响轻微

南亚地区新冠疫情失控,虽然当地纺织业生产一度「熄火」。但是对于当地设厂的同业而言,整体只有轻微影响。

有会员向本报表示,孟加拉国灾情严重,目前能正常运作的都是港人开的工厂,靠自己管控防疫,尚算稳定,不影响工作,「我司派出的员工目前都是留在厂,不会来往频繁,不经常去孟加拉的高层尽量少去,来往都会依足法例隔离。」但是,因疫情冲击长期消费需求,且大型时装品牌商持续取消订单,使孟加拉厂商遭受严重打击。2020年,南亚国家纺织品出口下降近17%,出口到欧洲的货物(佔孟加拉国成衣出口的60%)下降约19%。据孟加拉国《每日星报》6月1日报导,孟加拉纺织和出口企业联合会主席预计,随着西方服装行业零售商店开业,孟纺织品行业出口逐渐回升,预计今年10月,出口额才可恢復至新冠疫前水平。

与此同时,传出了印度纺织订单转至内地市场的消息。在南亚设厂的本会会员表示,疫情的确稍稍影响印度纺企生产,例如苏格拉地区工厂原计划是要在5月5日开工生产,但是后来继续关闭工厂并停止生产至5月15日。根据网上数据显示,在服装重镇德里和班加罗尔,服装业劳工缺勤率高达50%。但是,纺织服装行业是印度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之一,佔印度出口总收入的15%左右。在能进行生产的情况下,都不会轻易一直停工。

一名本会会员对本报表示,的确收到少量印度转移的订单,但增长并不明显,「家纺产品大部分都在传统印度厂生产,这些厂影响比较大,回流到中国的单大部份都是这类产品。但大部分都是小规模订单,但交货期短,所以对内地同业也帮助不大。」可以想像是权宜安排,待疫情减轻后更随时转移回印度。另外,内地亦接了价低但消耗大量原料的订单,估此内地服装出口销都不见得好,但原料价格仍然高企,主要是受上述原因影响,

香港纺织商会 余青

业界消息

传美国品牌管理公司ABG有意斥资10亿美元收购Reebok

据《纽约邮报》援引消息人士透露,美国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于日前联合鞋履製造商Wolverine World Wide共同向adidas集团旗下的Reebok提出1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远低于adidas当初收购Reebok的38亿美元。另有知情人士称Apollo Global Management也向 Reebok 提出了非约束性收购要约,但未公布报价。

亚马逊第一季度利润猛涨三倍

亚马逊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大涨44%至1085.2亿美元,连续两个季度突破千亿,远超分析师预期,经营利润为81.04亿美元,为市场预期的近两倍。对于第二季度,亚马逊预计营收为1100亿至1160亿美元。

特步第一季度收入大涨55%

2021年第一季度特步主品牌产品零售销售同比大涨55%,相比2019年同期也实现大幅增长,4月也延续了这一积极增长态势。

九牧王第一季度淨赚逾1亿

国内男装零售商九牧王日前披露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大涨40.03%至8.11亿元人民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淨利润大涨56.75%至9896.64万元人民币,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淨利润1.09亿元人民币,同比猛涨160.5%。

香港纺织商会辑

香港消息

香港4月出口数字回升

香港政府统计处发表的对外商品贸易统计数字显示,4月份本港整体出口货值升24.4%。当中输往印度的整体出口货值大升168.6%、菲律宾亦大升106.6%,分析师及业界均估计,与对防疫物资的需求大增有关。

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升 服装业增75.5%

疫情在过去一年令本港零售业市场陷入低谷,最新的3月份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为276亿元,按年上升20.1%。但本地要回復疫情前的高位,仍有很大距离,却已在缓慢改善。3月份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数据中,「衣物、鞋类及有关製品」增长尤为显着,按年大增75.5%。

香港旺铺租金跌 空置率改善

去年香港中环录得多间服装旗舰店弃租,包括GAP、TOPSHOP、思捷等,空置楼面增高。疫情缓和下,情况有所改善。据仲量联行资料显示,本年首季各核心区商舖空置率仍偏高,整体空置率达19.3%,而中环空置率为15.3%,较铜锣湾及旺角区为高。但随着本地消费稳定,个别被弃租的旗舰店,部分楼面获承接。包括中环运动服装品牌adidas前旗舰店,品牌租约去年届满,物业地下及1楼,面积约6,500平方呎,最近以每月约120万元租出。旅客重返仍需时,租金较高峰期普遍跌6至7成以上,渐达吸引水平,令租务明显增加。

香港纺织商会辑

欧美服装需求大减 港出口数字不振

经历了2020年疫情带来的冲击后,今年首四个月香港出口开始復甦,但纺织品、服装(下简称纺服)仍然在谷底徘徊。

今年1-4月份,据港府统计处资料,纺服出口317.1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微跌4.2%;其中服装出口继去年同期大减100亿后,今年录得182.78亿港元,继续下跌4.36亿,减幅2.3%;纺织品134.37亿港元,跌6.7%。

欧(盟)、美市场是今年出口大跌的重灾区,分别下跌27%及16.6%。一方面,在家工作料会成为新常态,人们对正装的需求相信会减弱。另一方面,香港纺织品去年因为口罩和医用防护服等防疫物资订单激增而收益,今年则回復原状。内地及东盟出口数字则轻微上升2.2%及6.7%。

展望未来,香港纺服出口整体趋势仍不乐观,香港纺服经济活动仍低于衰退前的水准。生产设施持续从中国内地迁移到南亚和东南亚,难免导致香港服装出口下降。而且疫情及社交距离对纺服业打击相当大,全球服装消费前景仍不明朗。香港纺衣出口结构早已由本地产品出口为主转为经港转口为主,目前两者比例接近1:99。随着本地纺衣生产式微,出口已成微不足道,近年亦以每年双位数字跌幅下降。

香港纺织商会 余青

纺织新技术—碳中和前景下的纺织技术研发

2050年达至碳中和是全球、各行各业对纾缓气候变化的重要目标。纺织业佔全球4%的温室气体和20%废水排放。因此,近年纺织业从产品材料、产品设计、加工生产,以至供应链管理,都把与可持续化相关的技术发展放在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纺织业界期望透过供应链各部份提升绿色低碳技术,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业界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与业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对此相关的研发和技术支持具有强烈的需求,因应宏观大趋势的发展需要,提供纺织科技创新机遇,范围包括:

•           绿色生产技术:发展绿色纤维、少水或无水节能染整加工和利用废旧纤维製品再生。综合善用资源,提升行业整体绿色製造。

•           纺织材料柔性优势:支持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支持的研发。高性能可拉伸传感器和传感系统、柔性显示器的突破将在这些领域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           跨领域延伸:纺织产品在医疗卫生、体育休閒、环境保护、航空航天、土木建筑等领域的应用延伸开启高性能高附加值材料、产品及设计的创新。

•           先进「智造」工业4.0:包括产业数字化、网络化,促进供应链透明化、集成化,智慧化、柔性化。

研发中心充分利用纺织材料及生产特点,协助业界在先进领域中发挥优势,开闢新产品及市场,营造创新的营利空间,期望提升绿色技术,最终促进业界达于低碳经济中健康持续发展。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

总监(项目发展)姚磊博士

会员动态

5月14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本会永远荣誉会长陈亨利与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在香港电台节目《选举界别分组面面观:纺织及製衣界》中进行对谈,探讨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订的《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内容。(附图1)

5月,本会会员香港保威有限公司成功申请港府推出之「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本会副会长、香港保威有限公司董事长关淑敏表示,感谢政府支持及肯定本地纺织企业工作,并期望藉此资助升级转型,投资纺织机械,拓展内销市场,开拓及发展内地市场业务。

会长动态

「彷生孕妇功能足护系统」荣获银奖
本会会长朱立夫博士(右二)及研发团队。

今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由本会会长朱立夫博士与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HKRITA)合作的研发项目「彷生孕妇功能足护系统」荣获银奖。项目採用三维立体针织/增材製造/模塑材料的先进技术,以及彷陆栖生物足部特徵及人体工学设计,开发彷生功能足护系统,可以因应孕妇足型变化而改变,加强足弓支持,减少足底峰压,从而缓解足痛,改善孕期足部健康。

会长朱立夫呼吁业界多参与理大合作科研项目,让企业可以优先应用合作成果。「大学方面提供科研人员,这些资源是中小企业没有可能提供。欢迎业界联络本会安排HKRITA介绍如何参与科研计划。本会亦可帮助申请内地专利。」

香港纺织商会辑

贸发局时尚购物展 支持本地时装设计品牌

本地着名设计师Vivienne Tam支持本地品牌。(图片转载自Facebook)

香港贸易发展局于4月28日至5月2日,一连五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时尚购物展Lifestyle ShoppingFest 2021。展会汇聚超过400家本地展商,协助中小企开拓商机。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亲临现场参观本地自家品牌展位。本地着名设计师Vivienne Tam参观后发佈与hoopla热卖产品的合照,以示对本地创意的支持。

FASHIONALLY亦在展会设置Pop-Up, 展出16个香港时装品牌的人气时尚单品。部份品牌更展示了最新发佈的2021秋冬系列供率先预购,让大众认识更多本地时装品牌。疫情下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的改变,本地品牌需抓紧疫下新商机,结合线上线下方式推广产品,加强大众对本地品牌的认知度。

香港纺织商会辑

工业4.0如何令以色列变纺织黑科技大国?

以色列被誉为「中东硅谷」,虽有一半为沙漠地区,缺乏天然资源,反而成就「知识经济」,以科技、创新和研究能力成为了世界创新的枢纽。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公布的《2020世界竞争力报告》,63个评比国家中,以色列排名26;由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8 全球竞争力报告》,137个国家中以色列排名16,创新力全球排名第3,其他范畴包括科研机构质量、企业研发开支、大学企业研发合作度等,以色列同样名列前茅。

由萧条到创新

由Twine Solution研发的无水印染技术,下期本报将为读者介绍。

创新力在传统工业的復甦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香港同业关注。上世纪70年代,纺织业曾是以色列一个较大的产业。但后来行业规模不断缩小,2018年全行业就业人数仅约1万人,传统纺织业和零售业也正逐渐步入萧条。

2016年初,独立的公共机构「以色列创新局」(Israel Innovation Authority,hIA)成为负责推动创新活动和执行国家创新政策的主要单位,其中一个部门为「高端製造业部」,是推动工业4.0的主要部门,致力促进製造业公司的研发能力和推动创新,以提高工业的生产力。

改进技术 开发产品

该部设两项计划,目标对象都包括传统製造行业如纺织、 皮革製品在内。计划分别是「R&D Preparatory Incentive Program for Companies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和「MOFET-R&D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前者以欠缺研发经验的製造商为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指导和谘询服务;后者则鼓励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加强研发,推动他们开发创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和製造技术,藉提高生产力和达致技术差异化,从而提升他们在本地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截至2016年,当地政府已投放10亿以色列谢克尔于相关的资助计划,向超过560家机构发放补助金,支援逾1,380个研发项目,主要用作改善传统製造业的製造程序。以色列工业发展的特点,体现在政府重视人才、支持创新之上,院校、科研单位、 生产企业三者紧密结合,又设立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让技术能够有效转移至产业应用;再加上当地紧抓时机,及时把工业发展重点转移到高科技及高增值出口产业,通过开放的态度吸纳外来投资者,与国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係,成为了推动当地不断创新和获得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黑科技企业

以色列纺织业曾经步入萧条。

在传统产业夹缝求生时,什麽样的纺企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虽然以色列全国人口数量还不及中国的一个大城市,但其早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之国。当地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为特徵的中小型纺织科技企业和终端的服装品牌运营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增长空间,有些更获得全球融资。

例如当地知名纺企Nano Textile,拥有一种能将任何普通织物变为抗菌织物的革命性技术。不论是天然纤维还是人造材料,通过Nano Textile技术处理过的织物表面,都让细菌难以生存。这种先进的织物处理技术能有效防治医院内的人员交叉感染问题,在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和交通工具用纺织品领域应用和拓展空间巨大。2016年,于美国纳斯达克(Nasdaq)上市。

无水染色解决印染问题

以色列长年乾旱,导致用水短缺,因此以国政府积极投放资源发展可持续水资源管理。例如当地企业Twine Solution的激光面料打印技术,属于无水纱线移植,用科技的解决方案使得在印染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水资源,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纺织印染问题。下期纺织报将详细为读者介绍有关技术。

2015年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参观了当地企业「pH2O」,专门发展电化学技术来区分工业用水和经处理用水的技术。又例如当地其中一间知名公司Aquanos,主要业务是开发可持续汙水处理的技术,以生物技术开发进行汙水处理的设施。

EVS是全球第一家纺织业视觉检测公司。该公司的「自动检测验布技术」来自以色列军事用途目标搜索侦测技术,以计算机代替人工,彷效人类眼睛和大脑,对织物表面进行探测、记录、显示、分等及结果的数据处理。目前已经应用到了家纺、服装和产业用纺织品的三大终端领域,内地纺企如海利得、愉悦家纺、广东溢达都有引入。技术能够解决人工检测存在的各类问题,令效率和准确率更高,满足企业在生产质量把控中的各种要求,实现及时检测、及时停车、及时解决。这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这些公司善用科技,使社会持续发展证明研发的实用性。

香港纺织商会 苏文华

疫情反复 会长呼吁业界接种疫苗

近日内地广东疫情升温,原定五月中推出的「来港易」亦暂缓推出。就何时才能通关,特首林郑月娥表示会继续与内地磋商,但重申日后免检疫往返的必要条件是接种新冠疫苗。本会呼吁同业接种疫苗,会长朱立夫博士认为,为帮助业界能儘快返回内地处理业务,贊成应以是否接种疫苗作为通关标准。

本会会长朱立夫认为,建议两地以是否已接种疫苗作为能否出关标准。「目前疫情有些反复,既出现变种病毒,中央亦可能因为内地疫情收紧通关政策。建议如果没有打疫苗,可以沿用隔离十四日的全球标准政策通行,同时按每个一个省份法律程序出行,包括每星期都缴交深喉测试报告。」

最近香港商界推出优惠鼓励接种疫苗,本会永远荣誉会长黄守正亦认同此做法,又认同接种疫苗应为离港或入境内地的必要条件,才能令更多人接种疫苗。新冠疫苗接种计划开展3个月,本港已接种第一针的市民约有124万人,佔16岁以上人口不足两成,距离筑起免疫屏障有一段远距离。而现时本港疫情缓和,有望清零,正是疫苗接种的关键时刻。

特首林郑月娥6月在立法会指,疫情在全世界仍然严峻,故必须谨慎行事(通关),「磋商的工作不断在进行,在高层工作层面,卫生当局正与内地探讨,但相信仍然需要一段时间」至于港人返回内地安排,她指,「(香港)达致『清零』的局面更能稳定下来,将会更有条件」。虽然中央未有政策通知已接种者是否有优待,但重申日后必须打针才能免检疫往返外地及本港。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最近表示,如果要恢復与内地及外地通关,必须要有较强的免疫屏障。至于要达到几高的接种率才可以与内地通关,聂德权说,当局一直与内地沟通,香港本身要继续努力,包括做好外防输入、加强社区出现零星爆发的处理能力,亦要有高疫苗接种率。他指出,全球接种率增加得快,如果本港接种率缓慢增长,会将香港放在不利位置。

香港纺织商会 基斯

港研高吸水纤维助棉花种植抗抵制

锺国斌议员。

早前新疆棉花无理地被外国制裁,而新疆棉花是中国其中一项重要产业,积极研发改良种植技术无疑是应对外国抵制的最佳方法。香港虽然没有种植或生产棉花,不过,香港的创科研发在这方面也可派上用场,支持国家棉花的生产。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HKRITA﹚近年积极研发纺织物循环再造和高性能纺织技术,以及研究如何减低纺织和成衣在製造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HKRITA在2018年开发了一种由纺织废料转化而成的「纤维素高吸水性聚合物」,于2019年第四十七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得金奖。这种全新技术是利用物料分离把废旧混纺涤棉循环再用,成功把棉分解为纤维素粉末,让涤纶从混纺中分离,再把纤维素粉末转化成纤维素高吸水性聚合物。

「纤维素高吸水性聚合物」可吸收超过自身质量的30倍液体,并保留超过自身质量的20倍液体。由于这种聚合物具极佳的保存与释放水份的能力,而且无论在日晒或雨淋的自然环境中也可以重复使用,协助农民保持土壤滋润,减少灌溉时的水份消耗,是理想的农业保水剂,更可以协助农产品适应旱灾或水灾等极端天气,从而增加自然纺织原料产量。同时,这种物料成份天然,与目前市面由丙烯酸或石油化学物料製成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比较,这种「纤维素高吸水性聚合物」对环保及生态保育极有裨益,更有助推动可持续发展。

「纤维素高吸水性聚合物」于第四十七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夺金。
研发成果对环保及生态保育极有裨益,更有助推动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棉花生长除了要有充足的阳光和适合的气温外,对水份是十分敏感的,新疆就是由于拥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能够种植出世界顶级的优质棉花。而「纤维素高吸水性聚合物」可以有效控制保存和释放水份的特质,正好十分适合来製造棉花种植业所需要的保水剂,解决棉花不能在其他地区种植的问题。农户可以研究如何利用这种聚合物,打破种植棉花的环境局限,扩大范围,在新疆以外的地方大量种植棉花。

事实上,外国政府不时对华贸易打出「新疆牌」,而新疆棉花是中国的重要产业和出口品,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而新疆则是中国棉花的主要产地,单单去年产量便有500万吨,佔全国产量的87%,佔全世界棉花产量的20%。不难想像西方国家是利用「新疆棉花事件」来影响中国产业,以至中国的经济发展。

从短期来看,这次风波虽然未对本港或内地纺织及成衣业供应链构成太大影响;但从长远来说,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想必要加强发展棉花种植的科技研发,从而提高品质和产量,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及市场佔有率,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积极地应对外国不时出现的抵制行动。HKRITA研发的技术及香港纺织界的推动,正好协助进一步提升棉花种植的技术和质量,甚至可以开拓资源,发掘更多新疆以外的种植点,可在以往中国不能种植棉花的地区生产高质棉花。

立法会纺织及製衣界议员锺国斌

疫苗驱动全球增长 内地将成经济火车头

随着新冠疫苗接种有序推进,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正在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四月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将2021年和2022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6%和4.4%。

IMF表示,全球已逐渐适应新的工作方式,疫苗接种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并且各国仍在继续提供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前景正在改善。预测值的上调反映,大型经济体推出了更多财政支持,2021年下半年预计出现疫苗驱动的经济復甦,以及经济活动持续对人员流动下降做出调整和适应。

得益于淨出口的增强,IMF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由8.1%上调至8.4%,并预计从现在到2026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将超过四分之一。儘管中国经济已在2020年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但许多其他国家预计仅将到2023年才能回到疫情前水平。报告预测,2021年增长率最高的是来自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其中印度为12.5%;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如下:美国6.4%、德国3.6%、法国5.8%、意大利4.2% 、西班牙6.4%、日本3.3%、英国5.3%、加拿大5.0%。

但是,经济前景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世界各地的新增病例达到空前水平。经济增长与​​疫情的未来发展、疫苗驱动復甦的效果以及融资环境的变化仍然息息相关。

香港纺织商会 谢轩

浅谈RCEP产业链佈局和趋势

去年11月,全球最大的自由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诞生,共有中国、日韩、东盟十国、澳洲、新西兰15个成员国,总人口达22.7亿,GDP为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逾5万亿美元,均佔全球总量约30%,含金量极高,极具发展潜力。

今年中国、新加坡、日本先后正式完成RCEP核准程序,预计年底正式生效。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期,到2025年,RCEP将为15个成员国带来10%以上的出口增长。亦有分析指,RCEP生效后,对内地的纺织製衣业带来更激烈竞争的市场,加快将厂房进一步搬到土地、劳动力成本更加低的东盟国家。

事实上,不论生产链佈局、市场结构、消费行为等各方面,将会产生翻天复地的变化,业界需要思考如何调配资源,部署RCEP带来的新局面。笔者认为有几点趋势和分析,值得分享。

第一,善用RCEP的原产地累积规则,灵活调配供应链佈局。

在RCEP的框架下,在确定产品原产资格时,可将各RCEP成员国的原材料累积计算,来满足最终出口产品增值40%的原产地标准,从而更容易享受优惠关税。换言之,原产料的选择更加多,价值增值更容易满足。举个例子,在RCEP框架下,未来中国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羊毛,之后在中国织成布料,再出口布料到越南,在越南製成服装后再出口到韩国、日本、中国等其他国家,当中各贸易环节都可能实现免税。业界有更大诱因,搬至生产成本更低的东盟国家,降低生产成本之馀,亦获得更多税务优惠。

第二,港企开拓中国内需市场。

一直以来香港厂家的主要客户是欧美市场。随着RCEP的高水平开放,中国及东盟等新兴市场日益壮大,区内贸易、货流必会长足增长,一体化是亚洲经济长期发展趋势,港商必须把握这机遇。尤其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4亿中产人口形成强大的消费力。国家正提倡国内大循环,全面促进消费,又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将充分释放国内市场潜力。

对香港厂家而言,争取内销订单需注意几点。首先香港厂家的竞争优势在于「新」,包括新物料运用、创新设计元素,以及具有敏锐的国际潮流触角。至于挑战,香港厂家要应对品质标准差异,以及中国独特的消费模式,例如快速生产以迅速回应市场变化、大型购物节的海量订单、运用大数据追贴市场喜好等。企业转营内销时,有必要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及生产调节。

第三,港企、内企「併船出海」 助中国品牌「走出去」。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率先在化粧品、服装、家纺、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中国自主品牌正在堀起,优质中国品牌「走出去」事在必行。RCEP内,东盟国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口结构年青、人均收入提高,当地的网络购物用户规模正快速扩张,消费潜力巨大。中国品牌产品性价比高,对应了它们的需求。对此,笔者已多次提出,港企凭藉在东南亚有多年的经营基础,加强与内企对接「併船出海」,共同开拓销售东盟、一带一路市场,为中国品牌「走出去」拓展机遇。

第四,跨境电商是大势所趋。

东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当中两地跨境电子商贸正蓬勃发展。据媒体报导,广西南宁催生了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产业,包括孵化针对东盟市场的卖家、多语种电商直播、多语种客服、进出口贸易、海外仓储等等。

事实上,疫情改变了许多民众的消费行为,据中国海关初步统计,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了31.1%,其中出口1.12万亿元,增长40.1%。值得留意的是,RCEP建立了区内电子商贸的统一规则,未来进行跨境电商将更方便、更具效率,是一大商机。

第五,香港尽快加入RCEP

早前特区政府已正式提请中央支持香港争取成为第一批加入 RCEP,亦获得商务部积极支持香港尽早加入,笔者多次建议国家加快推动进程。香港是传统贸易中心,有必要争取加入各种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以发挥香港作为对外门户的角色。RCEP区内商贸活动大增,亦会带动金融、专业服务业的发展,香港要巩固竞争优势,绝不能缺席RCEP的舞台。

毫无疑问,RCEP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贸易板块,亦标誌踏入「属于亚洲的世纪」。业界须以新思维优化供应链佈局,把握中国内需市场的商机,及放眼东盟等新兴市场,在这世界贸易新格局中佔一席位。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香港纺织业联会会长 香港纺织商会永远荣誉会长 陈亨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