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局勢動盪,加上中美貿易摩擦持續,香港貿易備受壓力。去年全年紡織品、服裝(下簡稱紡衣)出口數據強差人意,跌幅加劇,預料疫情影響下將進一步抑制香港的出口表現。
2018年全年香港紡服出口只微跌3.3%,原因除了當年全球需求強勁,更因為有些出口商提前出貨以避開美國加徵關稅。但2019年香港紡衣出口1463.22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減12.1%;其中服裝出口962.24億港元,減幅11.3%;紡織品500.98億港元,跌幅更達13.5%,唯獨本地紡織品出口呈微升勢頭,升4.3%,為9.5億。
就傳統市場而言,香港對美國、內地及歐盟的出口分別下跌19.8%、12%及17.8%。亞洲發展中市場方面,香港對東盟的服裝出口錄得7.9%的強勁增長,原因之一是貿易戰帶來的區域整合程度加大、朝東南亞發展的勢頭繼續加快,以及消費品需求增加。過去十年,隨著內地和發展中亞洲各經濟體的快速發展,港商的市場版圖已逐漸起了深刻的變化。以總貨物貿易量計,內地和美國是香港最大的貿易伙伴,東盟則取代歐盟成為香港的第三大貿易伙伴。
紡織業是香港主要的出口創匯行業之一,佔2018年總出口1.4%。但香港紡衣出口結構早已由本地產品出口為主轉為經港轉口為主,目前兩者比例接近1:99。隨着本地紡衣生產式微,出口已成微不足道,近年金額亦徘徊不前。
作者:香港紡織商會 余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