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ps;

143期-港出口復甦無期 服裝出口同比大跌200億

全球疫情持續不斷,商業活動陷入停頓重開無期,本港出口數據已反映出疫情帶來的影響。據港府統計處資料,今年1至7月香港紡織品、服裝(下簡稱紡衣)出口598.63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大減31%;其中服裝出口343.75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大減超過200億,減幅38.5%;紡織品254.88億港元,跌17.4%。

許多本地服裝廠轉產口罩和醫用防護服,而且歐美客戶因倉儲低而趕急下訂單,令輸往美歐的紡織品的統計數字大幅上升;但無法掩蓋因為經濟不景而造成的紡服出口數字大跌。其中輸往美國的服裝同比大跌52.1%;輸往內地的整體出口亦跌26.3%,而本來在上升勢頭的東盟出口亦打斷連續三年上升趨勢。6月份理應為紡織業出口高峰期,惟市場上仍充斥太多不明朗因素,行業正處於「有單不敢接,客人亦不敢下單」的狀況。有會員向本報指,以往6至7月已有9成第4季的訂單,但今年第4季的訂單至今仍不足1成,可見訂單情況十分差。他解釋,疫情影響歐美經濟,不少零售大企縮減規模,中小企結業,令歐美買家減少買貨。

香港紡衣出口結構早已由本地產品出口為主轉為經港轉口為主,目前兩者比例接近1:99。隨着本地紡衣生產式微,出口已成微不足道,近年亦以每年雙位數字跌幅下降。

作者:香港紡織商會 余青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