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季度以來,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從低谷逐步復甦,在口罩等防疫物資出口的帶動下,前七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1564.8億美元,增長5.6%,出口形勢明顯好於全國貨物貿易出口(前七月下降4.1%)。其中紡織品出口900.8億美元,增長31.3%,服裝累計出口664億美元,下降16.6%。
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出口大幅增長:由於全球防疫物資需求暴增,1-7月,中國口罩累計出口約370億美元,防護服出口近70億美元,同比均大漲10倍以上。此外,和疫情防護相關的產品也呈增長態勢,無紡布出口41億美元,同比增長18%,塑料服裝和硫化橡膠服裝出口36億美元,增長118%。
防疫物資之外的常規產品出口大幅下降:從大類商品看,降幅大部分在25%-30%之間。 1-7月,中國紗線出口下降31%,面料出口下降27%,家用紡織品出口下降18%,針織服裝出口下降25%,棉製服裝出口下降31%。
對發達國家市場出口普遍增長:中國口罩等防疫用紡織品80%以上出口到歐洲、北美、日本和澳新等發達國家市場,拉動對這些市場的整體出口增長。 1-7月,紡織服裝對歐盟出口329億美元,同比激增40%,對美國出口291億美元,同比增長10%,對日本出口121億美元,同比增長13%。對東盟、中東、非洲和拉美出口分別下降5%、7%、12%和11%。
加工貿易出口受衝擊最大,跨境電商等貿易方式出口增長較快:前七個月,中國紡織服裝一般貿易出口增長9%,加工貿易出口下降31%,跨境電商等貿易方式增長12 %。加工貿易出口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疫情導致國外供應鏈中斷和進口原材料受阻。疫情進一步推動了線上交易的蓬勃發展,帶動包括跨境電商在內的其他貿易方式出口逆勢增長。
中國在美國市場份額加速下滑,但在歐盟份額回升:上半年,中國服裝在美國進口市場份額為25.9%,同比減少3.4個百分點,而越南的份額增加了2.9個百分點。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繼續顯現。中國服裝在日本市場份額為53.9%,同比減少1.7個百分點,而越南的份額增加了1.8個百分點。 1-5月,中國服裝在歐盟市場份額為28.1%,同比增長2.8個百分點。由於中國復工復產早於競爭國家,產業鏈整體實力和優勢凸顯,今年以來中國在日本市場份額下滑速度放緩,在歐盟市場份額反而有所增加。
新冠疫情發生後,中國政府面對錯綜複雜的全球形勢,提出要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紡織服裝業具有極強的產業鍊和供應鏈競爭優勢,在國際需求仍然低迷、復甦勢頭不明朗的情况下,積極參與國內大循環,開展出口轉內銷,加大開拓國內市場力度,成為中國紡織服裝外貿企業的一個重要選項和轉型目標。 2013年,中國國內市場約消化了服裝產能的37%,而到2019年,隨着出口向低成本國家轉移和國內消費的穩步提高,國內市場消費規模已與出口規模旗鼓相當。紡織企業應以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市場“雙循環”為契機,提升紡織服裝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水平,實現行業轉型升級。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