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歐盟組織統計,2019年1至7月歐盟進口紡衣金額(按標準國際貿易分類SITC 65、84)與2018年同期相比,上升6.2%。但是以數量計算則輕微下跌0.11%。今年以來,歐元貶值導致歐盟服裝進口成本增加,因此歐盟服裝進口量減少。 6月份,歐盟服裝進口平均單價同比上漲超過6%,按美元計算只上漲1.3%。個別國家表現如下:
- 中國進口止跌回升,但佔比下跌。中國內地是歐盟市場第一大供應來源,2019年1-7月歐盟自中國進口雖然止跌回升,升幅5.6%,但佔比繼續下降至30.78%,自2016年以來幾乎連年下降,由36.8%下降至今。而自美國進口則比同期上升3.2%,佔比微升至1.44%。6月份,歐盟對中國的服裝進口量同比減少10.5%,今年1-6月累計進口量同比減少7.9%。同時,歐盟對其他國家的進口量增長2.1%。
- 新興紡衣出口地榮辱互見。歐盟自孟加拉、越南、斯里蘭卡、巴基斯坦都升幅可觀,但突尼西亞則輕微下跌。
近年歐元疲軟,歐洲紡衣業考慮盈利問題,紛紛將生產基地自亞洲遷移,尤其中國已急遽失去廉價人工成本優勢,且其他生產成本亦大幅增高。許多歐洲時尚企業已退出中國生產基地,或轉移生產線至東南亞國家,或將生產線遷回歐洲。在服裝業領域,亞洲生產與在歐洲某些國家生產之成本差異越來越小,因此歐洲紡衣企業在將來可能持續減少來自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的供應,甚至轉至立陶宛、意大利、保加利亞、土耳其等國。
(2019年1-7月歐盟紡衣進口情況)
6月份,歐盟對中國以外地區的服裝進口量同比減少6.6%,主要原因是歐盟對孟加拉國的服裝進口量同比下降8.9%,這是2018年3月以來的首次下降,也是2017年2月以來的最差表現。
今年1-6月,歐盟對孟加拉國的服裝進口量同比僅增長3.2%,而上年同期增長了14.9%。這段時間,歐元匯率下跌,而孟加拉國服裝廠工資上漲。 5月份,歐盟對孟加拉國的服裝進口單價同比上漲5.5%,6月份同比上漲3.2%。
作者:香港紡織商會 蘇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