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強大的內容生態系統,抖音平台近年來催生了如#歐若風、#戀夏風 等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潮流趨勢。眾多趨勢在此孕育,無數產品在此贏得認可,品牌在此實現跨越式發展。
今年雙11,SocialBeta與巨量引擎聯合,發布《抖音雙 11 情緒消費熱點全景洞察》。基於抖音平台熱點梳理出五大情緒趨勢,並配套相應的營銷解決方案,助力品牌精準捕捉消費者情感信號,以情緒為支點撬動新增量。
趨勢一:情緒優先,渴望精神快充,心動的高光時刻
在個體意識崛起的時代,情緒價值已成為公共語境中的高頻詞匯。伴隨技術發展而來的現代性焦慮,促使人們更加關注內心世界的需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愈發強烈。
抖音平台上,情緒類話題呈現跨越式增長。2024年,相關內容播放量實現翻倍,規模突破千億。情緒釋放正成為影響年輕消費者決策的關鍵因素,2025年上半年,“情緒好物”熱點播放量達438億,同比增長超100%,超過68%的受訪者表示願意為情緒體驗付費。
消費者正通過社交平台積極尋求情感出口,使內容池成為折射大眾情緒的動態棱鏡。從治愈系的辦公擺件、反映精神狀態的趣味公仔,到提升愉悅感的多巴胺穿搭與高顏值生活小物——甚至出於獵奇心理或社交需求,他們都樂於為此付費。
對品牌而言,情緒營銷已從加分項升級為必修課。關鍵在於從紛繁的情緒話題中梳理出主線,洞察人們共通的精神需求,理解其心動緣由與行為動機。

趨勢二:多元自信,追求審美體驗,心動的消費美學
在情緒價值成為顯學的背景下,“審美契合”成為驅動消費的重要因素之一。無論是“痛文化”時尚的興起、“精致到頭發絲”催生的藍海市場,還是“萬物皆可新中式”的東方美學風潮,消費者正通過多元開放的審美體驗,表達其審美取向、情感態度與身份認同。
例如,隨著新一代消費者文化自信的增強,“華流即頂流”漸成共識。越來越多人關注傳統文化,並以符合當代審美的方式進行創新詮釋,從而激發深層情感共鳴。國風審美的流行也為品牌帶來新機遇。
除了外在審美變遷,人們也更注重內在精神世界的重塑。每個人不僅是“美”的消費者,更成為“美”的發現者與創造者,通過感知生活細節中的真實情緒,在自我探索與表達中構建理想形象。

趨勢三:精致生活,投資身心需求,心動的品質生活
在物質豐沛的當下,消費者已不再滿足於基本生活需求,轉而更加重視個人價值與生活品質。無論是為自己還是家人,他們都願意為能夠帶來獨特體驗的產品付費。在“身心重塑”的消費旅程中,他們既注重自我表達,也追求更具質感的生活體驗。
戶外熱潮的興起,反映出消費者愈發重視與自然的聯結:通過新潮裝備彰顯個性,在趣味體驗中找回身心平衡。一部分人在自然中尋找答案,另一群年輕人則從中式養生智慧中探尋身心平衡之道。
隨著節日儀式感在日常生活中的滲透,四季節點已成為年輕人的情緒調節器。每個節點的慶祝時刻都是過好當下生活的重要出口,特別是00後的登場,更強化了制造節日儀式感的趨勢。
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也體現在代際互動中。年輕一代的育兒理念正朝著“精細化+陪伴成長”雙維升級,認同“平視陪伴”的育兒觀。隨著代際意識覺醒,建立健康親密的親子關系成為品質生活的重要體現。

趨勢四:玩心大發,刷新感官地圖,心動的吃喝玩樂
年輕人通過消費獲取情緒價值的另一顯著趨勢,體現在他們更傾向於為“直接”的快樂買單。享用美食、盡興遊玩,現代人通過這些觸手可及的愉悅體驗,完成心理能量的儲備。
在近期假期中,線下消費市場表現活躍。抖音生活服務數據顯示,“周邊遊”相關團購銷售額實現大幅增長,便捷低成本的娛樂項目成為年輕人快速獲得療愈的方式。而對“附近”的重構不僅限於周邊,更延伸至生活半徑之內。
另一部分向外探索的年輕人也改變了旅行方式。他們不再追逐著名景點,轉而青睞小城小鎮。今年假期消費數據中,“小城遊”顯著受歡迎,在褪去網紅城市的光環後,具有真實在地文化的小鎮成為享受慢生活的新選擇。
注重體驗的風向也延續至文旅消費層面。從購買商品到購買情緒價值,體驗經濟的崛起不僅改變了用戶與品牌的關系,更重構了價值主張。功能與價格的競爭已不再足夠,能夠提供個性化、定制化體驗的品牌才能真正觸動情感,贏得機會。
在“景點+文化+美食”的一體化模式中,美食的含金量顯著提升。年輕人通過“尋味”過程與目的地建立情感鏈接。抖音生活服務數據顯示,在“味蕾遊”推動下,多地特色菜團購銷售額同比增長超一倍。

趨勢五:開心至上,接住所有疲憊,心動的文娛體驗
從演唱會到微短劇,從文旅劇本殺到一日角色扮演,在文娛產業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不僅渴望各類“精神食糧”,更追求高品質內容。能夠提供即時滿足的文娛消費成為對沖生活疲憊的方式,創造日常儀式感,承載多樣情感需求。
文娛消費規模快速攀升,社交媒體成為人們消費與分享相關內容的重要平台。以抖音為例,站內每日娛樂內容播放量達百億級別,每日內容消費時長超20分鐘的深度用戶超過一億。高度活躍的用戶生態使平台成為觀察年輕人文娛消費趨勢的重要窗口。
從營銷視角來看,要借勢文娛熱潮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品牌必須洞察其深層心理變化並付諸行動。在雙11營銷背景下,隨著消費者愈發重視內心感受,他們既關注產品性價比,也更看重消費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這要求品牌深入理解人們共通的精神需求,善於捕捉情緒峰值,以打動人心的內容與產品,實現從情感共鳴到消費行為的高效轉化,助力雙11期間的爆發式增長。
可以預見,在這個雙11,當情緒價值取代低價成為新的競爭焦點,唯有從“心”出發的品牌,才能讓產品真正觸動消費者,並最終收獲令人驚喜的商業回報。

參考來源:SocialBeta×巨量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