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起,海外高爾夫品牌排隊進中國。Malbon落地深圳總部,Calyn抵達上海運營,經典老牌Munsingwear加速煥新,女性向高爾夫品牌Piv’Vee也把店開在一線核心商圈。
同時,小紅書高爾夫穿搭「Golfcore」內容開始被頻繁刷到,越來越多不打球的人開始把「高爾夫感」穿上身。
這股潮流與過去的機能戶外服飾不一樣。高爾夫服飾,更像把社交與身份搬進衣櫥:球場、咖啡館、日常通勤可以無縫切換,品牌用聯名、快閃和 KOL 打開話題,讓高爾夫的穿搭潮流先熱起來。
高爾夫從中年男性的商務社交,轉向年輕人可參與、可分享的城市社交風格。不揮桿的年輕人,正成爲高爾夫品牌爭奪的新目標。
海外高爾夫品牌集體進入中國
2025年9月,美國高爾夫潮牌Malbon Golf宣佈在深圳設立中國總部,與TKG Lifestyle成立合資公司,計劃在零售、設計、社羣運營全面落地。2017年在洛杉磯創立,Malbon以「街頭潮流+高爾夫」跨界風格出圈,頻繁和 Nike、New Balance、Puma聯名。
高爾夫不再只是中年男性中流行的商務運動,而將被包裝成年輕人也能消費的生活方式。比如多年來受中產男性商務高爾夫喜愛的HONMA本間主打高端器材,比音勒芬則強調精英男士的商務正裝感。
這兩年排隊入華的新品牌走的是另一條路:Malbon、Calyn、Piv’Vee不再只服務果嶺和會所,而是把高爾夫先穿進生活,從咖啡館、商場到日常通勤都能出現。
同樣選擇今年9月官宣進入中國的,還有來自美國的Calyn Golf。雖然歷史不長,卻憑藉「高爾夫+休閒潮流」定位迅速吸引年輕羣體。進入中國市場後,首先在上海設立運營總部,並在小紅書、抖音、微博開設官方賬號,快速切入年輕中產消費圈層。

Malbon 高爾夫與滑雪系列
如果Malbon和Calyn代表新興潮牌,Munsingwear則是高爾夫服飾的經典老牌。誕生於1955年,以企鵝Logo聞名,曾是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的球場御用服飾。2022年在上海已經有多店在營的公開記錄。
到2024年8月中國利郎與迪桑特成立合資公司萬星威(中國),拿下Munsingwear中國業務。宣佈自2025年起全面推進中國業務,並開始加快開店節奏,成都SKP、武漢萬象城的煥新店就是信號。不同於Malbon這類新興潮牌主打年輕人先穿再玩,迪桑特的策略更像是用自己在高端運動服飾上的經驗,把高爾夫包裝成可被年輕消費者重新理解的時尚符號。
在門店設計和產品陳列上,既保留了Munsingwear傳統的企鵝 Logo和正統高爾夫氣質,又通過更輕量的版型與Golfcore風格穿搭吸引新一代消費者。
來自韓國的Piv’Vee,則定位「時尚高爾夫」。目標人羣是更注重穿搭與形象的女性用戶,首店已於2025年1月在深圳平安中心開業;2025年3月8日在杭州萬象城開出華東首店/中國第二店。憑藉韓式設計和都市休閒風格,切入中國市場正在增長的女性高爾夫消費羣體。

值得一提的是,除專業高爾夫品牌加緊佈局中國市場外,一些頭部運動品牌也在近兩年推出高爾夫系列產品及子品牌。
2022年,安踏旗下休閒時尚運動品牌FILA(斐樂)成立高爾夫事業部,並推出獨立子品牌FILA GOLF。同年,lululemon推出高爾夫系列產品,涉足高爾夫領域。今年,lululemon與美國職業高爾夫球手Max Homa簽約,成爲其品牌最新形象大使,加速佈局該領域。
去年,阿迪達斯攜手瑞典知名設計師約翰·林德伯格(Johan Lindeberg)及其女兒布魯·林德伯格(Blue Lindeberg)創立新興品牌JAY3LLE,雙方合作打造出全新高爾夫運動服飾系列。

adidas x JAY3LLE 聯名高爾夫球系列
從新興到經典,從功能到時尚,這些品牌不約而同選擇此時進入中國市場,並非偶然。疫情之後,中國的戶外運動和小衆運動迎來增長,高爾夫作爲兼具「社交、身份、休閒」屬性的項目,自然成爲新消費的下一個熱土。
高爾夫品牌入華營銷,先穿後玩、多場景、靠聯名
高爾夫穿搭流行以來,這項高端精英運動也正在從專業運動的語境,遷移爲一種更可被日常消費的社交型生活方式。新一波入華的高爾夫品牌,和過往機能優先的戶外品牌,走的是兩條不同的增長曲線。
從人羣畫像來看,當前加速在華擴張的高爾夫潮牌正在試圖通過營銷,把服飾門檻從中年商務局降到年輕人都穿的社交服飾。

Malbon進入中國即在深圳設總部並規劃本地聯名、社區活動與會員體系;PIV’VEE的首店落地深圳平安中心、隨後杭州萬象城開出華東首店,定位更偏可日常穿的女性客羣——即便不打球,也能消費其風格與場景。與此同時,「Golfcore」作爲穿搭與文化標籤在社媒擴散,把高爾夫從「技術門類」推向「潮流表達」。
高爾夫潮牌更強調球場—咖啡館—通勤—社交聚會的多場景一體化。Malbon用聯名款、球星話題和本地活動,把社交流量和內容生產綁在一起;比如它和CLOT的合作,logo直接做成熊貓化的Buckets;還有和adidas的SAMBA Golf,穿上即使直接從果嶺走到街上也不突兀。PIV’VEE 則把店直接開進PA MALL/萬象城這類城市中心區,讓你路過就能進、試了就想穿,不打球也能直接下單購買。

Golfcore在社媒廣泛流行
從營銷上,高爾夫潮牌則以聯名、快閃、KOL/社媒種草爲先,Malbon連續與New Balance、adidas、Nike等展開合作,單品從鞋到服跨品類滲透;職業球員Jason Day的「賽場造型事件」則把品牌敘事推向大衆流量,對消費者來說,好看好聊本身就是購買理由的一部分。
運動潮流服飾的下一步把「高爾夫範兒」穿進生活
高爾夫這兩年有點像前幾年的露營、滑雪:不一定人人都上果嶺,但越來越多人把「高爾夫範兒」的衣服穿進日常。社媒上「Golfcore」刷屏,最常見就是一件合身的 Polo、A字裙褲、針織背心,腳上一雙你熟的鞋型做了高爾夫版本。
但高爾夫這項運動本身有門檻:要場地、要時間、也要預算。真正去打 18洞,沒那麼快變成全民運動。短期內,品牌也知道服飾先跑通比使勁推廣運動更現實:先讓大家願意穿,再慢慢把人帶到果嶺邊緣。

高爾夫品牌排隊進入中國,看似機會巨大,但能不能真正做起來,關鍵不在誰開店更快,而在於能否把「先穿後玩」的路徑跑通。
與過去以中年男性爲主的商務高爾夫不同,這一波更強調年輕人、女性、社交化的日常體驗——從穿搭到快閃,從潮流到社交,高爾夫服飾的入門門檻不再是會不會打高爾夫。最終決定成敗的,不是年輕人要不要打滿 18 洞,而是他們是否願意在日常生活中留下那份「高爾夫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