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恒盼政府繼續「出招」 助業界應對關稅衝擊「穩陣腳」 倡多板斧助開拓新市場機遇、擴大國際合作圈

7月30日,香港紡織商會常務副會長、立法會議員陳祖恒聯同香港紡織商會及香港紡織業聯會代表,與特首政策組組長黃元山博士會面,遞交紡織及製衣界《2025年施政報告》聯合建議書,圍繞紡織業發展、支援業界應對關稅戰、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等領域,提出近80項具體建議。當中香港紡織商會會長楊勳、永遠榮譽會長潘陳愛菁、常務副會長及兼秘書長蕭勁樺、常務副會長楊燕芝等均有列席發言。
紡織業作為本港具深厚發展基礎的傳統優勢產業,是創科研發、供應鏈管理、品牌發展等領域的大戶,也是內聯外通、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主力軍。業界期望新一份《施政報告》繼續支持業界把握國家發展機遇,應對變幻莫測的環球新格局,引領行業深化改革,鞏固並強化香港作為亞洲區內的國際時裝紡織樞紐的定位,並為對接國家「十五五」規劃提前做好部署。
第一,為支援業界應對關稅戰衝擊,業界期望《施政報告》繼續密切關注和優化「還息不還本」實施安排,多管齊下穩守中小企的現金流。業界建議當局持續優化「BUD 專項基金」,將把「申請易」金額上限提升至30萬元或以下,並將配對方式下調至一直沿用的「企業1對政府1」,同時繼續加強東盟、中東等「一帶一路」市場及內銷市場的出口信用保險服務,讓業界在關稅戰中開拓新市場。業界也期望政府繼續加強工商業相關的部門、法定機構和半官方機構之間的協作和統籌,集眾之力攜手推動業界發展。
第二,在特區政府支持下,第二屆「香港時裝薈」將於年底舉行,業界期望,《施政報告》繼續支持「時裝薈」強化其國際旗艦文藝盛事的定位,更善用駐海外經貿辦等網絡做好「時裝薈」國際宣傳,並建議當局進一步完善時裝盛事統籌協作,確保資源用得更有效率,把「時裝薈」、CENTRESTAGE等業界旗艦盛事做大做強。
第三,為支援業界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工作,業界期望《施政報告》加強支援和鼓勵香港時裝協會等行業單位,與海內外相關政府及行業單位深度對接,以至建立高層次的戰略性合作關係,例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海內外時裝周組委會、英國時裝協會等機構,強化國際時裝紡織樞紐定位,助力國家和香港紡織業的高質量發展。
第四,為把握內地「出海潮」趨勢,業界建議《施政報告》多管齊下進一步強化香港成出海首選平台,包括建議善用地方政協、同鄉會、聯誼會、商會等單位作為抓手,或以產業集群為切入點,因應不同省市縣或產業集群的出海需求,制定更精確的招商引資策略,主動出擊引進內地中小企,以透過香港的專業服務或合作與內地攜手「出海」
陳祖恒表示,紡織業是最積極「走出去」的傳統優勢行業之一,他期望新一份《施政報告》繼續為行業發展注入力量,也深信在新發展格局,機遇絕對大於挑戰,期望政府繼續「出招」幫助業界穩住陣腳、開拓新機遇。他亦期望,在「十五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香港繼續善用自身優勢,開闢更多國際合作機遇、擴大國際朋友圈和合作圈,為國家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戰略,貢獻更多力量。

香港紡織商會會長楊勳表示,紡織業是香港經濟的支柱行業之一,仍有很多人從事此行業,他期望政府以不同方式,繼續向紡織業發展注入支持和信心。他指出,紡織業生產大多已遷至內地和海外,本港業界有必要與內地及海外業界進行更深度的交流和對接,期望當局繼續支持業界,促進與國際國內的交往和合作。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香港紡織業聯會名譽會長陳亨利指出,香港具備「超級連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優勢,「亞洲品牌」正在崛起,期望香港繼續大力善用自身優勢,提供更多誘因及措施,吸引東盟、內地品牌及設計師來港發展,夥拍更多內地品牌及亞洲品牌「出海」
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羅正杰指出,隨着深水埗的「DX設計館」啟用,他期望當局繼續與業界攜手,用好及配合當區的時尚消費熱點、「新棚仔」、鈕扣街、絲帶街等行業資源,為打造深水埗成地區紡織時裝樞紐,做好長遠和策略性的規劃。他又指出,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建議當局善用好閒置土地資源,用作發展校舍及學生宿舍之用,強化香港的教育樞紐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