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ps;

本港6月出口按年升11.9% 東南亞成亮點 惟美歐表現疲弱


【香港紡織報訊】政府統計處7月28日公布最新對外商品貿易數字,今年6月份本港整體出口貨值達4,178億元,按年升11.9%,連續第16個月錄得增長,惟低於市場預期的16.2%;同月進口貨值為4,767億元,升幅亦放緩至11.1%。6月有形貿易逆差擴大至589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2.4%。

亞洲出口續增強勁 東南亞表現突出

6月輸往亞洲整體出口貨值增長17.2%,當中以馬來西亞(+52.6%)、菲律賓(+48.3%)、越南(+37.6%)表現最為強勁。輸往中國內地的貨值亦錄得18.3%升幅,反映區內供應鏈逐步恢復,區內貿易活動活躍。

不過,輸往南韓則錄得10.9%跌幅,而歐美市場持續疲弱,輸往美國下跌12.1%,荷蘭更大跌35.5%,反映外圍需求仍未全面回穩,對香港出口前景構成不確定因素。

機電產品帶動出口 高值產品仍具韌性

按貨品類別劃分,「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繼續成為出口增長主力,6月出口升幅達20.2%,金額增加358億元;「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亦升10.4%。這類具高附加值產品表現堅挺,或反映全球部分科技產業需求仍具韌性。

第二季季調出口升2.8% 政府指區內聯繫為未來支撐

政府發言人指出,儘管6月出口增幅略遜預期,但整體表現仍屬穩健,特別是受惠亞洲地區經濟逐步回暖及香港與主要市場的貿易聯繫日益緊密。根據經季節性調整數據,第二季商品整體出口貨值按季升2.8%,進口升3.9%。

展望未來,政府認為亞洲經濟體,尤其是中國內地,仍有望成為香港商品貿易的主要支持力量,但環球貿易環境仍面對地緣政治、供應鏈重組等挑戰,會繼續密切監察形勢。

紡織出口仍待觀察 歐美需求走勢成關鍵

儘管整體出口連升16月,惟紡織及服裝業界對歐美市場的依賴仍深,若出口美國、歐盟等市場需求持續疲弱,將為業界增添壓力。業界宜關注東南亞市場升勢,靈活調整出口策略,同時探索區內「中國+1」生產轉移下的新供應鏈機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