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紡織報訊】7月3日,美國眾議院通過總統特朗普提出的大規模減稅與支出法案,通稱「大而美」(Big and Beautiful)法案,並將於7月4日正式由總統簽署成法。此法案的核心為對企業、製造業、穿透式企業(如合夥制公司)及部分高收入家庭實施結構性減稅,當中包括多項針對新設廠房及資本投資的稅務優惠,備受市場關注。
根據法案內容,若企業在美國本土新建工廠,相關成本可全額抵稅,稅務追溯期由2025年1月起至2029年止,並擴大半導體行業的額外抵免。同時,企業可對設備採購實行全額一次性抵扣,並恢復研發費用的當年全額抵稅機制。這些政策旨在鼓勵資本回流及製造業投資,並與特朗普政府提出的「美國再工業化」目標一致。
雖然法案引起財政可持續性的辯論,但從政策層面觀之,其實施將有望釋放可觀的資本動能,尤其對中小企及具出口導向的大型企業而言,稅負負擔將有所減輕。例如合夥型企業可繼續享有20%(甚至提升至23%)的收入抵扣權益,小企業營運資金壓力可望紓緩。

此外,法案亦對部分家庭臨時調升地方稅抵扣上限(SALT),間接提升可支配收入,有助穩定美國中產階級的消費信心。
與香港及亞洲製造業的潛在關聯
對本地製造與出口相關行業而言,這項稅改法案的長遠影響仍需觀察,但幾項值得留意的政策變化包括:
美國本土生產成本降低:若美企在本土設廠成本大幅下降,可能吸引部分企業將供應鏈回流至美國,亞洲部分產品訂單或將面臨分流。
半導體及高端製造補貼增加:對涉及電子、智能紡織品等高附加值產品的供應鏈可能帶來結構性壓力。
可支配收入提升:部分中高收入美國消費者稅負下降,有助推動消費力增強,對出口至美國的成衣、家品等消費品或有正面刺激。
目前美方尚未公布具體執行細則,業界需持續關注美國財政部與國稅局後續公布的實施指引。整體而言,「大而美」法案標誌美國政策環境出現新變化,其在資本市場、製造投資與全球貿易流向方面的實際影響仍待進一步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