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針對美越達成貿易協議將對轉運貨物征收40%關稅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會上應詢表示,中方一貫主張各方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經貿分歧,同時有關談判和協議不應針對或損害第三方的利益。
當地時間7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美國已與越南達成一項突破性貿易協議。根據披露內容,美國將對越南出口商品實施差異化關稅政策:對於完全在越南本土生產的產品征收20%關稅,而針對經由越南轉運至美國市場的第三方國家商品,關稅稅率將翻倍至40%。
作為協議配套措施,越南承諾全面取消美國商品進口關稅,實現美產商品零關稅進入越南市場。這一消息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但其真實性與具體執行細則仍需美國和越南官方確認。
回溯至今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曾宣布對全球主要貿易夥伴啟動“對等關稅”機制,越南成為首個主動尋求談判的國家。為給各方談判留出緩沖期,美國隨後將全球關稅稅率臨時下調至10%。
經過近三個月磋商,特朗普宣稱美越達成突破性協議,至截稿前,越南政府尚未對此作出正式回應,其表述的真實性仍需兩國官方文件佐證。假設美越協議內容屬實,其貿易政策調整將產生多重連鎖反應。
懸崖邊的協議:從46%到20%的生死博弈
今年4月初,特朗普政府推出“對等關稅”政策,宣布對所有貿易夥伴征收統一關稅,其中越南輸美商品的稅率被定為驚人的46% ,僅次於對中國商品的稅率。若46%關稅落地,越南紡織、電子等支柱產業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在關稅生效僅數小時後,美方突然將稅率下調至10% ,並設定了90天談判窗口期 (至7月9日)。越南迅速展開自救行動:
● 緊急采購美國商品 :簽署30億美元農產品進口協議,快速批準波音飛機采購
● 強化原產地監管 :成立“反走私國家指導委員會”,制定“供應鏈追溯系統”方案
● 企業遊說攻勢 :Nike、iPhone等依賴越南制造的美國巨頭向白宮施壓
經過密集談判,雙方最終達成妥協: 越南本土商品關稅鎖定在20% ,雖高於此前普遍適用的10%,但遠低於46%的“死刑線”。
協議核心:三重關稅體系與市場開放
根據特朗普公布的信息,新協議構建了一個精密的分級關稅體系,劍指三類貿易行為:
- 越南本土產品 :統一征收20%進口關稅
2.(主要覆蓋服裝、鞋類、電子設備等越南優勢出口品類) 轉口貿易商品 :征收40%懲罰性關稅
3.(明確針對“借道越南”的中國等第三國商品) 美國輸越產品 :享受零關稅待遇(汽車、農產品、能源產品將優先受益)
該協議還暗含兩項關鍵機制:
● 原產地核查權 :美方獲準派員實地檢查越南工廠生產線,確保無中國零部件混入
● 實質性轉型標準 :要求商品需滿足HS編碼前6位變更或本地增值率達30%以上才能認定為越南制造
越南總理範明政在協議達成後表示,這是“公平、平衡的互惠框架”,但未否認接受核查條款。分析認為,越南以主權讓渡換取了關稅懸崖的緩沖。
新協議:40%重稅背後的“中國靶心”
數據顯示,越南每年從中國進口約900億美元商品,其中16% 經簡單加工後貼標“越南制造”轉口美國,這種模式使越南成為中美貿易戰的“最大受益者之一”。2024年越南對美出口額達1196億美元,對美順差飆升至全球第三;同期自中國進口額高達1443億美元,其中相當比例商品經簡單加工後轉銷美國。
這種貿易模式可追溯至2018年中美貿易戰初期,當時中國出口商通過越南中轉規避關稅,形成形式上的“越南制造”標簽。
美國此次政策設計包含雙重遏制機制:既要求越南強化原產地追溯體系,又對中轉商品單獨設置40%懲罰性關稅。
新協議將徹底封堵三大灰色路徑:
● 簡單組裝 :僅完成最後工序的“偽越南制造”
● 貼牌轉口 :直接更換原產地標簽的中國商品
● 供應鏈嵌套 :通過殼公司虛增本地附加值比例
越南的代價與全球供應鏈重構
對越南:出口寒冬與轉型陣痛
● 紡織業重創 :20%關稅使男士毛衣等產品美國售價上漲約8% (Alix Partners模型),訂單流失風險激增
● 電子業洗牌 :蘋果計劃將65%的AirPods產能撤出越南,轉向印度、墨西哥
● 成本傳導困境 :越南美國商會警告,新關稅最終將由美國消費者承擔,運動鞋等已征稅商品面臨二次加價
對中國企業:越南陷阱終結
● 低附加值工廠 :僅從事簡單加工的3000余家中企面臨撤離
● 合規升級壓力 :滿足30%本地增值率需重建供應鏈,成本激增20%以上
● 法律風險累積 :原產地欺詐將被追溯, 面臨美國刑事處罰
全球供應鏈多米諾效應
● 東南亞國家承壓 :泰國、馬來西亞等面臨美國32%-49%關稅威脅,被迫跟進強化對華商品管制
● “中國+1”戰略重構 :制造業轉移加速轉向印度、墨西哥
● 中越關系微妙變化
這種“以關稅為杠桿”的策略,本質上是對WTO多邊貿易體系的挑戰。發展中國家在參與全球價值鏈時,需更謹慎權衡地緣政治風險與經濟利益。對中國而言,既要防範美國構建的貿易包圍圈,更需通過“一帶一路”等機制深化區域經濟合作,構建更具韌性的全球供應鏈網絡。
當前局勢發展仍存在諸多變量。越南最終是否全面執行協議條款,美國對“中轉商品”的認定標準如何細化,以及中國將采取何種反制措施,都將影響政策效果的實際發揮。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始於關稅的博弈,正在演變為涉及產業布局、資源控制與地緣戰略的全方位較量。相關各方需在維護多邊貿易體制與應對單邊主義挑戰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