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共識。全球時尚產業的主要參與者於2018年12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4次締約方大會(COP24)上簽署《時尚業氣候行動憲章》(Fashion Industry Charter for Climate Action, FICCA),同意采取一致解決行動,承諾將在2030年實現全價值鏈50%的減碳成果,減少時尚行業在整個價值鏈中對氣候的影響。
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引用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年度全球碳排放數據的統計,2019年全球紡織和皮革業排放在2.99億噸左右,占全球排放量的0.6%,其中能源占紡織和皮革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的83%。

作為全球紡織服裝生產和消費核心樞紐中國的紡織纖維加工量占全球50%以上,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氣候行動和進展將極大推動全球時尚行業綠色轉型肩負重大使命。在中國,紡織工業年度碳排放量約占中國年度總體碳排放量2%。從能源排放結構來看,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排放絕大部分來自能源使用,煤炭消耗所致排放占比從2005年的35%顯著下降至3%,隨著中國紡織企業的電氣化程度不斷提高,電力所致排放占比由12%增至62%,顯然中國紡織行業正在實現全面電氣化將終端低碳化需求轉移到電力側。

在最近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推進的30·60碳中和加速計劃顯示,綠電作為碳減排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來使用綠電的紡織企業比例快速上升,2022年受調研企業中已經有66%的制造企業和25%的品牌企業開始使用綠電;綠電總用量占企業總用電的比例也由2020年的1%上升為8%,其中光伏和風光互補項目提供了157億瓦時,企業購買綠證提供了92億瓦時。在此基礎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嘗試探索一個新的命題——面向行業碳中和的可再生能源供給解決方案,從溫室氣體排放的源頭加速紡織低碳轉型。
為此,時尚產業氣候行動憲章FICCA中國工作組2023年度工作會議(耐克體育廣州辦公室)決定支持推進集中式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可行性研究項目,旨在為中國紡織行業實現碳中和目標,基於全球供應鏈可持續管理和中國市場級本土供應鏈政策的變化趨勢預測可再生能源需求規模、分析實現路徑,並提供包括加大可再生能源供給的綠色投資在內的可行性和機會研究。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於2024年正式啟動項目工作。 項目重點研究外貿型紡織供應鏈重點五省(山東、江蘇、廣東、福建、浙江)以及河南、湖北和江西三省直接投資於廠外可再生能源項目從而使用綠電的可行性,並側重理解該模式在各省的經濟性。在此基礎上,初步理解中國紡織行業主要產業集群(省份)的總體綠電需求,以支持其後續試點落地的推動。具體研究內容包括:
可再生能源在紡織行業中的應用潛力:評估在紡織生產過程中,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並確定其技術可行性、成本效益和潛在的環境效益。
制定碳中和實施路徑:通過對紡織企業碳排放現狀的分析,提出可行的碳中和路徑,特別是如何通過可再生能源投資降低碳足跡。
政策支持與商業模式探討:分析中國政府在綠色能源、碳交易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探索紡織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評估投資回報與風險:通過數據分析,評估可再生能源投資的經濟回報、風險以及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為企業提供投資決策參考。
項目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提供指導,中國紡織信息中心承擔項目管理,Primark公司協助項目技術審定,Afry作為技術支持夥伴提供分析和撰稿,多個FICCA中國工作組成員參與內容貢獻,24家制造企業提供樣本分析數據。在此過程中,分階段得到了匯豐銀行HSBC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聯合推進的“紡織行業綠色轉型項目”,以及Primark公司與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的資助。
以下公司為報告提供樣本分析數據:
廣東前進牛仔布有限公司
廣東省佛山市致興紡織有限公司
廣東兆天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楓樹線業有限公司湖北楓樹線業有限公司
湖北金龍新材料有限公司
江蘇常熟晨風泛佳亞麻紡織有限公司
江蘇晨風(江蘇)服裝有限公司常州華城服裝廠
江蘇蘇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
江西京東實業有限公司
山東愛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德州富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虹緯紡織有限公司
山東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如意恒成產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達利(中國)有限公司
浙江寧波太平鳥服裝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盛泰智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新澳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九牧王(泉州)有限公司
武漢市羽豐羽絨制品有限公司
河南盛泰針織有限公司
晉江勁霸男裝有限公司
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
報告將於6月25日在北京舉行的『2025氣候創新·時尚大會』發布。
信息來源:中國紡聯社會責任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