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中全會提出《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當中提到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事實上,任何社會、任何時代,衣食住行是基本需求,紡織及製衣業作為傳統產業,亦是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行業,競爭力必須強化提升。
今年3月舉行全國兩會期間,國家總理李強提出的「新質生產力」一詞,以智能製造、智慧零售、智慧營銷,運用AI 和大數據,研發新物料、新科技等多元化策略,將整個產業轉向高增值發展。行業向來與時並進,不少企業、廠商已積極吸納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將固有生產模式升級改造,根據筆者的營商經驗與觀察所得,有以下兩個方向想與大家分享。
(一)運用大數據「以銷定產」
不少企業、廠商很早已運用自動化生產、AI排單等技術,再下一步則可利用大數據「以銷定產」,按照銷售數據即時調整產量,優點是反應快,庫存低,亦能了解各地方的興趣偏好和消費模式。最明顯的例子,在貨架上裝上感應裝置,即時可收集到數據,統計出最令顧客感興趣的貨品,從而設計及生產更多此類產品,作出更具針對性的資源投放策略,減少浪費及囤積。
(二)新銷售模式湧現
近年跨境電子商貿市場蓬勃發展,是品牌拓展市場「神助攻」,尤其疫情後,消費習慣改變,網購高速增長。根據GlobalData的電子商務分析顯示,香港電子商務市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在2019至2024年期間增長9.9%,其中2024年電子商務市場的市值將為2,260億港元,反映消費者的網上消費趨勢將持續。
內地電貿的趨勢更為猛烈,根據國家商務部公佈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 (2024) 》,單是上半年網上零售額已達7.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8%。加上直播帶貨、抖音等新銷售模式湧現,業界需緊貼時代步伐,筆者知道現時更有實體店店長身兼直播主,除了做直播帶貨外,客人甚至會微信店長直接下單。因此對店長的能力、要求都較以往有很大的改變,業界需要密切留意於銷售模式的變化與趨勢。
鞏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地位
筆者認為,積極提升「新質生產力」,是鞏固香港作為紡織及製衣業「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關鍵之一。有見及此,筆者亦在今年《施政報告》咨詢中,建議特區政府繼續用好「引進辦」,引進更多國內外龍頭企業、品牌「落戶」香港,設區域總部,開設設計、研發中心,完善優勢行業的產業鏈和生態圈,以鞏固行業「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地位。
最後亦在此賣個廣告,「香港時裝設計周」將於11月首度舉行,屆時將展現香港時裝在數碼時代中的實力和優勢,亦是我們向世界展示香港時裝、品牌的大好機會,大家萬勿錯過!

第十四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 香港紡織業聯會名譽會長 陳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