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紡織服裝常規消費需求斷崖式下跌,防疫物資需求激增,對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結構和走向產生較大影響。據中國海關統計,2020年,中國紡織服裝累計出口2912.1億美元,增長9.5%,其中紡織品(含口罩)出口1538.3億美元,增長29.2%,服裝(含防護服)出口1373.8億美元,下降6.4% 。主要呈現五大特點:
一是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出口大幅增長。疫情爆發以來,全球防疫物資需求暴增,2020年,中國口罩和防護服累計出口約635億美元,非織造佈出口50.5億美元,防疫用紡織服裝物資合計出口近700億美元,約占我國紡織服裝總出口的24%。防疫物資的出口隨國際疫情控制情況波動,預計防疫物資出口仍將保持一定規模。
二是家居類、運動休閒服裝以及超市渠道受疫情影響較小,其他常規產品出口大幅下降。疫情改變了生活方式和消費需求,家居類、運動休閒類產品需求增加。超市類渠道由於疫情期間不關店,所以對這類採購商的出口看好。但是,其他常規產品出口同比約下降16-17%。常規產品和渠道中,西裝類、時裝類產品受影響較大。
三是疫情對商業模式和消費行為產生深刻影響,跨境電商增勢迅猛。我國快時尚服裝跨境電商出口企業SHEIN(希音),2020年跨境電商出口服裝近百億美元,成為中國第一大服裝出口企業和服裝電商企業,被稱為線上的「ZARA」。在今年的一項調查中,SHEIN被評為美國青少年繼亞馬遜之後第二喜愛的電商平台。
四是對發達國家市場出口普遍增長,但份額繼續下滑。受防疫物資出口拉動,中國對歐、美、日、澳、新等市場整體出口增長。對大部分新興市場的出口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並沒有改變我產品市場份額佔比持續下滑的趨勢。中國服裝在歐盟市場份額同比增長1.8個百分點外,在美國和日本的市場份額均減少1.2個百分點。
五是近期常規服裝出口呈現復甦勢頭,但面料出口仍呈下降態勢。受市場需求回升、其他供應國疫情爆發導致訂單回流等因素影響,我國服裝出口連續五個月實現增長。紗線和面料等中間產品則由於東南亞等下游產品製造國疫情反復等原因,雖然出口下滑速度放緩,但復甦勢頭仍不明朗。 2020年8-12月,我國面料當月出口均下降,後勢如何仍有待觀察。
展望2021年中國紡織服裝外貿形勢,既面臨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但危機中也孕育著機遇。
一是新冠疫情將持續深刻影響紡織服裝行業。新冠疫情對全球的紡織服裝行業將產生不可逆轉的深刻影響。在需求端,疫情的打擊程度超過08年金融危機,發達國家市場需求將在短期內繼續低迷。在供給端,短期內有較多訂單回流,長期趨勢仍待觀察。在消費理念和方式上,更多人認可「少即是多」的消費理念,移動端消費將乘勢更加迅猛地發展。
二是終端市場需求復蘇態勢不容樂觀。從常規產品的需求端看,我行業出口對美歐日市場需求依存度較高。目前市場需求僅恢復至疫情前的80%左右,預計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或將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從防疫物資的需求端看,由於國外口罩供應緊張情況顯著緩解,價格下降,預計防疫物資出口的拉動作用將明顯減弱。
三是產業鏈重塑將加速進行。經過二十餘年的嘗試與實踐,我產業對外投資總額已超過110億美元,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呈多樣化發展趨勢。疫情雖然帶來很多不確定性,但也考驗了行業產業鏈佈局的合理性和靈活性,為未來決策提供了生動有力的參考。隨著疫情的逐步緩解,我產業將繼續「走出去」的步伐,積極探索進一步與國際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各種可能性。
四是其他供應國目前情況尚不樂觀,但未來仍有待觀察。東南亞國家疫情防控形勢的好壞,對我出口有直接影響,呈此消彼長的關係。目前,周邊國家裡,越南產能恢復得最好。柬埔寨受市場低迷和本土疫情的雙重打擊,很多中小工廠倒閉。孟加拉和印度受打擊較大,預計要到今年下半年才能恢復。緬甸局勢動盪,勢必對其服裝出口產生較大影響。
五是中美經貿摩擦情況的負面影響不容低估。拜登政府上台後,暫時仍維持對中國產品徵稅,中美經貿摩擦短時間內緩解的可能性不大。美國採購商在加速把訂單從中國轉走。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20年,美國自中國進口紡織服裝產品下降31%,其中進口服裝下降39%。美國是我第一大紡織服裝出口單一國別市場,其下滑趨勢之嚴重值得關注。
中國的紡織服裝出口行業在2020年面臨前所未有的多變形勢。依靠完整的產業鏈、極強的靈活性和敏捷的反應速度,行業在艱難的局面中交上了讓人欣慰的答卷。今年仍將是挑戰滿滿的一年,但也是試煉行業韌度,促使產業鏈與國際深度融合的契機之年。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