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個世紀中後期,人們在水系生物體內中發現了微膠粒,並引發其影響生態和人類安全的關注。研究發現,微膠粒已經充斥於地球上每個角落,從海洋深處到崇山峻嶺都有。微塑料如此細小,作為塵埃的一部分,在高空大氣層中飄拂。
全球每年生產大約三億噸塑料,生產或因降解而產生的微膠粒以億萬計,它們會進入河流、湖泊、農場和土壤各個角落。微膠粒直徑小於5毫米,意味著可以被很多種類的物種攝取,從微小的海洋浮游生物、植物到人類。微膠粒可以進入動植物體內造成物理損害,還可以像微型木馬一樣,運送有害化學物質並在食物鏈中積累。
自2010年,有關微膠粒對環境影響的研究日益增加。目前針對微膠粒對生物和人類健康的影響等研究還在起初階段,特別是納米微膠粒對生物及環境的影響,預期在將來的幾年以至十幾年還是一個熱門的研究課題。
對紡織品來說,研究發現微膠粒主要是由不可降解合成面料服裝在洗滌過程中釋放。洗滌劑、洗滌溫度及時程是影響釋放微膠粒的主要因素。紡織生產過程中紡紗、織布及後整理過程中纖維間摩擦力是導致微膠粒釋放的主要因素。紗線種類也會影響微膠粒的釋放,短纖比長纖更容易釋放微膠粒;轉杯紡紗相對環錠紗和氣流紡也更易釋放微膠粒。激光剪裁和傳統剪刀剪裁相比,可以大比例降低微膠粒的釋放。可見紡織生產過程對微膠粒釋放影響頗大,但目前對此尚缺乏有系統的科學研究。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自2020年起開展了於生產過程中織物釋放微膠粒的研究,範圍集中絛綸及回收絛綸織物。研究於兩個大型紡織企業生產各步驟,包括原材料、紡紗、織布、後整理、廢水排放等過程中的固廢、空氣及廢水樣品進行調研,從中了解生產過程中微膠粒釋放的詳細信息。研究如何改善生產過程、工藝及管理,從而更有效控制微膠粒從紡織品中釋放。
今年,研發中心研發紡織工業廢水中的微膠粒狀態及回收方法,利用環保、高效、節能的方法回收排放前廢水中的微膠粒。預期明年將可以和大家分享更多成果。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總監(項目發展)姚磊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