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ps;

145期-談品牌—從快手談起

前陣子「快手」在香港上市,掀起一陣熱潮。但當你問身邊的朋友,「快手」是甚麽公司時,很多人的認知是一個社交媒體、短視頻平台。其實「快手」與「抖音」是短視頻平台的表表者,據說在2021年,中國短視頻的市場將達到2,110億元人民幣。其實「抖音」在2016年9月才開始,而「快手」的名字是在2014年在市場上出現。中間互聯網文化,就從文字到影像到短視頻,發展之快,令人難以想像。

疫情下,中國的最新GDP的增長是可觀的6.5%,而網購,電商的發展在國內早已超越很多國家。全世界都在留意這市場的發展,因其龐大,快速發展及其經濟於疫情下早於其他國家恢復。但基於種種原因,國內互聯網的生態,有其獨特之處,沒有Facebook,沒有Google,沒有YouTube,沒有Instagram。也因此而衍生出國內一個獨特的電商環境,一個不一樣的社交媒體生態。還記得,曾聽說奢侈品牌是不會做網購的,尤其在國內,因其假貨充斥,但2017 年TMall開始Luxury Pavillon,專注奢侈品牌,到2020年已經有100個奢侈品牌進駐。而很多國際知名的品牌早已在國內的社交媒體進行了種種的推廣活動。比喻說Dior、Chanel、Louis Vuitton、Gucci、Prada等。

課堂內外,在與學生及業界交流中,大家都覺得互聯網影響之巨大,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但對於社交媒體在其中的角色,影響及運作,似乎概念也很模糊。市場的變化真的太快,試想想「抖音」的歷史就只有四年多一點。為了想更多人知道國內社交媒體的生態,得到我在Global Fashion Management(MA)學生的幫助,準備了一件參考資料。挑選了六個比較重要的社交媒體:微博、小紅書、抖音、嗶哩嗶哩、快手、微信,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及各自的特徵,以及一些案例。

比如説,微博每天的用家大慨有2億3千萬人,而當中77%是30歳以下。小紅書每天的用家有2千1百萬,80%是女性,大部分是90後的。抖音每天有6億人用家,其中有70%是少於35歲的。嗶哩嗶哩每天用家有1億7千萬,其中80%的平均年紀為21歳。而快手的用家每天約3億,他們中,超過80%是90後。而比較多人熟悉的微信,每天的用家有超過10億⋯⋯這參考資料,當中重點會在Z世代,也有一些案例,如Dior、Nike、Cartier等。

最近業內傳來的消息都是一般的,很多時大家都歸咎於疫情。但再想深一層,其實種種改變已經在不知不覺間發生,市場的結構早已不一樣,職場的結構不一樣⋯⋯疫情是加速了這些變化。以前全球化是意思是,全世界的市場愈來越走近,越來越相似。但這陣子我發覺,不同地域,不同世代,他們的分別卻越來越大。希望我這份資料可以幫助大家對國內社交媒體多一分了解,如果大家有興趣,就請發個電郵給我,也希望能在這位置做一點事情。

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講師

廖泳新博士

tcliuws@polyu.edu.hk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