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ps;

142期-歐美消費市場仍堪憂 冀中國信保設港分支援業界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國家傾全國之力抗疫,把人民生命放於首位,在較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疫情,同時付出巨大代價。加上目前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故兩會期間中央優先要穩就業保民生。面對外部環境變化,更穩住外貿主體。

疫情在3月擴散至主要消費市場,紡織製衣業受到沉重打擊。港企無論在內地及東盟國家設廠,都有客戶取消定單、延期付款、要求扣減貨款的慘痛經歷.工廠收不到貨款而倒閉、工人無工開而捱餓,就算經濟復甦,也沒法回復以往的生產力,業界運作陷入惡性循環,稍有差池整條產業鏈有熔斷危機。

事實上,全球處於空前未見的經濟困局,更突顯多管齊下爭取業界生存空間的逼迫性、必要性和需要性。近月來,筆者一直為業界奔走,慶幸得到積極回應,向大家匯報完成了以下六項工作:

一、與財政司司會會面並遞交2份建議書,很多建議都得到回應,包括銀行業的「預先批核還息不還本」計劃。支援企業現金流、保就業計劃獲得接納,有助紓解企業短期資金流的壓力/保就業;

二、與海內外不同業界持份者 會面,反映業界情況;

三、香港紡織業聯會在4月發表了公開信,希望客戶與業界攜手合作,不要取消製造中,或已完成的貨品的訂單、不要延遲付貨款、不要要求折扣等;

四、在我穿針引線下,香港紡織業聯會參與由美國服裝和鞋履協會(AAFA)的聯署,爭取全球政府共同協助業界渡過難關,已得到超過50個世界各地的業界持份者簽署;

五、撰寫多篇文章及回應相關議題,刊登於南華早報、大公報、紫荊雜誌等;

六、參與了一段由各生產國家拍攝的視頻,呼籲客戶共同拯救生產鏈,發言者包括印度紡織部部長及印尼經濟統籌部部長;

引入中國信保 破解「有單不敢接、有單無力接」

目前,歐美國家逐步重新開放,業界最大問題是面對「有單不敢接、有單無力接」的難題。

鑑於歐美消費市場已冰封數月, 4月美國零售額下跌16.4%,其中服裝和服飾商店銷售額暴降了78.8%。不少歐美品牌和零售商有結業危機,例如美國品牌JCREW及美國連鎖百貨公司JCPenney、英國 Debenhams已宣佈破產。 解封後的消費市場表現仍是未知之數。可見,廠家正陷兩難局面,接單有收不到錢的風險,不接單更有倒閉的風險。雖然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已加大承保額,惟遠遠不夠現實所需。廠家需要更大力度的出口保險支持。

兩會期間,筆者作為港區人大代表,建議香港引入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來港,設立分支機構發展業務,積極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並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提供重點支持服務,做到應保盡保,並把相關扶助政策伸延至香港企業,為港企打一枝強心針。

適時引入中國信保的資信服務

除出口保險外,中國信保業務多元化,包括海外投資保險、資信服務、國內貿易信用保險、融資擔保等,建議把不同產品服務引入至香港,並應用到粵港澳大灣區及絲路國家的商貿投資活動。

事實上,港企到內地或絲路國家投資時,往往在核實對方企業合法身份、信用情況、交易情況遇上困難,當中中國信保的資信服務具突出的優勢,其數據庫覆蓋全球7000餘萬家中國企業、超過2億家海外企業數據及4.5萬家銀行的數據庫,海內外資信信息渠道超400家,追償網絡覆蓋全球。中國信保有能力準確評估企業的貿易背景和違約等相關信息,能夠幫助客戶在交易活動中做出有效判斷,防範信用風險,同時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是香港工商界所盼所想。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 陳亨利

Caption

1. 兩會期間,陳亨利提出建議,為港企打一枝強心針。

2. 陳亨利作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出席兩會。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