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0日紡織報

中美貿易磨擦發展到今天,已不是我們商人意願可改變,美國政府對華的貿易政策多變,今天以中國綜合國力來說,必不會輕易作出無底線的讓步。
中美貿易戰對香港紡織業有什麼影響?說得確實一點香港已經沒有大宗紡織工業可談,兩三年前在中國設廠的香港服裝商已經面臨大批量服裝輸美的影響,訂單轉移到東南亞鄰近國家勢頭持續,只剩餘高端複雜或特快貨期定單,俗稱「短平快」仍留在中國生產。如大幅提高紡織服裝關税,所有美國買家已作出最壞打算,紛紛撒離中國。
其他非美國市場的消費者心理無不受貿易磨擦影響,近月中國的布疋市場景況慘淡,為歷年少見,美國政府種種手段打壓下,中國政府只有咬緊牙根,沉著氣應對,我們要作出最壞打算,要有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
香港紡織商會 會長
蕭盧慕貞
戰火重燃 業界最壞打算 長期作戰
中美貿易摩擦升溫,2019年5月9日,美國政府宣布,自翌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清單商品加徵的關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而且宣稱快將對3,250億美元尚未被加徵關稅的中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以提高美國談判籌碼。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給國內外市場帶來一定波動,紡衣行業再陷囹圄。
會長:咬緊牙根,沉著應對
香港紡織商會(下稱「本會」)會長蕭盧慕貞對此表示,中美貿易戰發展至今正是「唇亡齒寒,兩敗俱傷」。她認為,在內地設廠的香港廠商,早己陸續將訂單轉移到東南亞鄰近國家,已經沒有大宗紡織工業可談。只剩餘俗稱「短平快」的高端複雜或特快貨期定單仍留在內地生產。目前所有美國買家已作出最壞打算,紛紛撒離中國。
但是,其他消費者心理亦受貿易磨擦影響,導致近月內地市場景况慘淡。她希望內地政府咬緊牙根,沉著氣應對,而香港業界要作出最壞打算,要有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網站6月3日發布消息,5月10日前從中國出口,6月15日前運抵美國港口的中國輸美商品將維持10%的稅率,之前通知的最後期限是6月1日前到港。
對中小型廠廠影響較大 加強科研或是出路
另外,本會常務副會長朱立夫認為,有實力出走東南亞的本地廠商,近十年已經陸續出走越南、柬埔寨、印度、孟加拉。而接美國訂單的香港廠商亦大多在東南亞生產,留在內地的港商佔輸美紡織品生產量可能不到總產量的一半。
他認為貿易戰目前對中小型廠廠影響較大,其中位於江浙一帶之中小型港商由於出口價錢每況愈下,近年大多轉型從事內銷,甚至發展出自家品牌。但影響最大反而是位於珠三角的香港中小企,實力所限無法出走東南亞,又未轉型為內銷。希望政府能幫助他們,加強科研開發,已創新爭取新市場。
此前,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於4月23日表示,雙方已很接近達成協議,華盛頓一再聲稱與北京的貿易談判進展順利。中國代表團原定計劃於5月8日赴華盛頓談判,在出行前夕,特朗普這一次提高關稅,實在是帶有恐嚇性質。
美國經濟強勁 特朗普有持無恐
美國經濟增長基本見好,成為特朗普壓制中國重要籌碼,其中4月26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美國第一季度GDP初值,折合年化增長率為3.2%。美國一季度經濟強勁擴張,主要受出口和庫存投資上升提振,部分抵銷了消費者和商業需求放緩的影響。加上4月美國失業率降至3.6%,為1970年以來最低水平,美國經濟復甦持續性強於預期。
關稅清單覆蓋面廣且高度分散,美國要求中國減少產業補貼。2,000億美元擬議商品清單長達195頁,涉及5,998個項目,其中紡織服裝(19.4%)項目數量佔比居前,包括絲製品、羊毛製品、棉花製品等。特朗普再次對華打響貿易戰提高要價,主要在於縮減中美貿易逆差、遏制中國製造2025戰略崛起、擠壓海外美元回流、打開中國壟斷市場,以及要求中國在伊朗制裁和俄羅斯核協議問題上有所讓步。
5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警告,中國切勿向美國上調關稅報復,但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不予理會,公布自6月1日起的反制措施。,對美進口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包括從小型飛機、電腦、紡織品到化學品、肉類、小麥、葡萄酒和液化天然氣等商品上調關稅,並且分3個稅階提高加徵關稅稅率;分別實施25%、20%或10%加徵關稅,而對之前加徵5%關稅的商品則維持不變。中方此舉明顯是留有一手,手段明顯相對克制,未有作「等額報復」,希望美方回頭是岸:「回到雙邊經貿磋商的正確軌道」。
恐演變為持久戰
中國國家發改委主管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新加坡《聯合早報》預測,至2035年,中美經貿關係很可能處在談談打打、打打談談的階段,希望民眾有心理準備,不要期待中美貿易戰短期內能完全解決。
他分析,紡織等對成本敏感之產業的外資將離開中國。美國打貿易戰是為了減少對中國代工貼牌和傳統低端產業鏈的依賴,但結果卻會增強美國對中國高端產業鏈的依賴。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紡織廠進出口訂單或受到影響,市場觀望情緒較濃。香港貿發局助理總裁張淑芬指,貿發局會協助港商應對最新事態發展帶來的挑戰,包括加強商貿配對服務,招募更多美國以外的買家,如組織東盟國家的買家參加展覽會,擴闊港商未來生意渠道。
美商界恐負擔增 反對加關稅

對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宣布調高對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美國商界有不同意見。當地多個商會提出反對,擔心會增加業界及消費者的負擔,令市場混亂,呼籲現階段應專注與中方談判,而非倉卒加徵關稅。 美國服裝和鞋履協會(American Apparel and Footwear Association)提到,關稅會對經濟增長構成障礙,若服裝進口關稅提高25%,關稅成本會轉嫁至美國消費者,估計導致一個4人家庭每年增加約500美元(約3900港元)開支;該會要求特朗普取消額外關稅,專注和中國的貿易談判。
美國零售聯合會(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也發表類似聲明,指華府如想對中國施加壓力,應與其他盟國合作,而非單獨推出強硬政策;該會擔心中小企將陷入困境,因他們缺乏資源來減輕關稅的影響。
香港紡織商會 余文
IMF降全球經濟預測 預測2020年方止跌

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版本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警告世界經濟仍在放緩,但認為即將出現回升,預計明年經濟增長將會復蘇,除非受「政策失誤」阻礙。預期全球經濟增長下調至3.3%,從1月份《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的3.5%再下調0.2%,這是該組織自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增長預期。
據IMF的報告,隨著貿易戰、「新出現的風險」及不同的貸款讓各國陷入困境。報告下調預期的部分原因是,在美國徵收關稅之前,2018年進口和出口出現人為增長之後,近幾個月全球貿易量急劇下降。假如事態未能有進展的話,報告認為可能會阻止全球經濟穩定性。
不過該組織仍維持預計2020年增長3.6%,雖然報告對全球經濟增前景較為悲觀,但亦指出增速放緩或於今年上半年漸趨穩定,更預計之後經濟會逐漸復蘇起來,2020年將小幅上升。
發達經濟體今年的增長率預計從1月2.0%的估計水平,下降到4月的1.8%,估計2020年更低,只有1.7%,主要是因為歐元區增長率下調。歐元區的增長率由1月估計的1.6%進一步下降到1.3%,和2020年的1.5%。對於美國經濟增長,組織下調2019年增速至2.3%,而中國的2019年經濟增速預期則由6.2%上調至6.3%
香港紡織商會 謝軒
美棉產量庫存雙高 棉價易跌難升

據美國農業部(USDA)5月統計,2018/19年度全球棉花市場形勢供不足需情況已經扭轉,2019/20年度預計產量2731.5萬噸,消耗量2741.8噸,兩者大致相若。雖然美國和印度的產量大幅回升,尤其是美棉反彈達19.8%,但巴西預計產量增加卻稍為回落6.2%。具體特徵如下:
1. 美棉花產量創14年新高:在2019/2020種植年,美國棉花產量擴增至479萬噸,同比增幅高達19.8%,也將是2005年以來的最高產量記錄。在2015、2016、2017年,美國棉花產量一度連續三年走高。如此高的預期主要是基於美國棉花產區天氣良好,十分利於播種。
2. 中美庫存榮辱互見:美國棉花年末庫存預估為139.3萬噸,升幅高達37.6%,貿易戰引起的消費低迷和銷售不振或是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但中國庫存則下跌8.6%。但是隨著全球產量上升,而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反而引起消費進一步下滑,令供應更充裕,對於棉價未來發展壓力較大,估計2019年棉價易跌難漲。
3. 巴西和印度棉強力爭奪全球棉花供應市場份額:中國對進口美棉加徵25%關稅,但內地進口數字仍然大幅增長,巴西將利用機會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6月份以後印度棉、巴西棉將陸續上市,對美棉的替代性增強,該兩國強力爭奪全球棉花供應市場份額。巴西2019/20年度預計棉花出口量比去年激增41.3%,印度亦增加7.2%。巴西棉正在取代美棉成為中國棉花進口的最大國家。受貿易戰的影響,美棉的進口份額從17/18年度的39%迅速下降至13%,而巴西的份額從6%大幅上升至33%。
4. 澳洲棉出口下跌,受干旱影響,預計未來三年澳棉產量不會有明顯的恢復。不過從長期看,隨著澳大利亞北部和南部地區棉田的開發和氣候的轉變,預計2021/22年度以後澳棉產量將逐漸恢復到前幾年的高水平。
香港紡織商會 梅荊
HKRITA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奪三金一銀兩銅佳績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在剛舉行的第四十七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共奪得三金一銀兩銅佳績,其中「遠紅外保溫保健的特殊纖維」更獲得泰國國家研究評議會頒發的特別獎。其中一項金獎作品「G2G零售店內的迷你工廠」將紡織廢料循環再造成潔淨新衣的小型生產線,早前獲得2019紅點産品設計大獎。而另一金獎作品「纖維素高吸水性聚合物」把回收的織物廢料轉化成可被生物分解的保水劑,開闢出一條嶄新而可持續發展的途徑,來製造棉花種植業需要的保水劑。這些成果除了肯定HKRITA為紡織及時裝發展核心技術所付出的努力與承諾外,亦促進持續創新及環境保護,為推動本地再工業化盡一分力。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4月30日舉行發佈會,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出席發佈會,以示支持本地科研推動紡織及時裝業的可持續發展。楊局長表示,今年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在日內瓦獲奬的六個項目,共獲「創新及科技基金」4千萬元資助。他續說:「傳統行業同樣需要擁抱創新科技,尋求突破。以紡織業為例,加入創新科技元素,可以提升產品競爭力,為業界開拓新的發展空間。政府會繼續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支援本地應用研發工作。」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行政總裁葛儀文先生則表示,HKRITA作為備受紡織及時裝界肯定的科研先驅,一直致力透過創新技術及合作推動業界可持續發展。「相信在HKRITA屢獲殊榮的創新技術協助下,相信紡織及時裝業將轉型成為一個可全面持續發展的行業。」
香港紡織商會 謝軒
先進設備 綠色環保 智能織造大行其道
香港廠商應邀參展2019浙江紡博會

「工業4.0」大行其道,紡織界亦隨之與時並進。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是人、機、物、工廠互聯互通的新型工業生產製造和服務體系,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塑造全球產業競爭力的核心體。最近有不少相關科技展覽,業界從事創新研發轉型,值得參考箇中新知。
先進產品和設備亮相舞台
2019年5月16日,「聖東尼精選機型巡迴展」在義烏舉辦。該活動創始於2012年,已成功舉辦了15屆,由香港中大實業有限公司承辦,是中國無縫領域、針織機械領域的專業性展會,被業界譽為行業發展風向標。為國內外知名企業、無縫廠商、針織企業以及業內專家搭建溝通橋樑,成為國內先進產品和設備亮相的舞台。
本次義烏巡迴展會涵蓋機器性能展示區、樣衣主題展示區、紡織講座區等,現場更舉行一場「綠色環保智能織造」主題研討會,從零排放、低浴比染色、再生纖維這三方面與業界進行深入探討。
機器性能展示
與此同時,2019浙江紡博會在義烏國際博覽中心同期舉辦,設立四大主題展區,包括「針織工業」、「縫製自動化」等題材,覆蓋紡織服裝上下游產業鏈,香港中大亦作為應邀參展。
現場展示先進機器,包括有智能排產、提前備料、科學調機,信息自動發送,可以大提高機器的使用效率。及時的生產反饋和設備掌控大大的提高了訂單響應速度,縮短交貨期。使原來複雜的生產流程變的透明易控,增加了產能、減少了浪費、節約了人工。
香港紡織商會 梅荊
「一帶一路」沿線系列——柬埔寨,關稅優惠前景未明?
《香港紡織報》專題介紹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分析當地投資重點讓各同業參考。本期介紹柬埔寨。
柬埔寨服裝業的進展戰略
5月7日,本會會員聯泰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聯泰」)財務總監KORNBLUM Joerg參加了由香港美國商會組織的演講,主題為「柬埔寨服裝業的進展戰略」。該國商務部長Sorasak Pan、投資委員會主任Suon Sophal、柬埔寨製衣廠商協會(GMAC)主席Van Sou Leng均現身解答了廠商對於設廠投資柬埔寨的一些信息。以下為演講重點內容。關於柬埔寨「EBA」在歐盟的情況(下文詳細解說):經過前6個月的諮詢階段,歐盟預計將於8月中重定該關稅優惠地位;但是,即使歐盟有了初步決定,還需要一年時間作最終確認。柬埔寨紡衣部門及柬埔寨製衣廠商協會有信心能夠制訂滿足歐盟要求的勞工法,但另一方面,歐盟在民主及人權問題的要求,該國仍需努力滿足。從該國商務部長的反應來看,柬埔寨政府對EBA最終命運仍為未知之數。關於12 項降低營商成本的措施:為了保持柬埔寨目前的營商環境,該國採取多達12 項措施降低在柬埔寨開展業務的成本。重要數項包括:減少與海關/邊境清關有關的物流成本和成本、降低電費(每千瓦時2美分)、消除重複稅務審計等。
近年東南亞增速最快國家

柬埔寨是東盟十國中第二小的經濟體,區內人口上億的國家有兩個,分別為印尼(2.6億)(2018年,下同)和菲律賓(1 億);而柬埔寨的人口只有1620 萬,只比老撾(670萬)及區內兩個富裕國家新加坡及汶萊高。柬埔寨之所以吸引不少廠家來投資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目前柬埔寨的產品出口到歐盟以及美國有一定的優勢。這裡面有兩個比較重要的關稅優惠,分別是歐盟「除武器之外的一切(EBA)」和美國普惠制(GSP),這些關稅優惠讓柬埔寨出口產品有很大的優勢,光是歐盟提供的優惠關稅待遇,柬埔寨每年就可以省下6億到7億美元左右的關稅稅款。
聯泰——積極往柬埔寨轉移生產
聯泰是近年積極轉移部分生產業務往東南亞的紡企之一。聯泰執行副總裁、本會常務副會長陳祖恒先生指出,「受惠於美國放寬普及特惠關稅制度(GSP),柬埔寨所生產的皮包產品出口至美國,現已獲免關稅待遇。另外,根據個別不同的GSP 協議或自由貿易協定,兩地出口手袋產品至歐盟、日本及中國等,亦獲得免關稅待遇。聯泰近年於柬埔寨致力提高產能,並整合部分成衣生產設施轉為生產皮包,加快在當地發展手袋製造業務,以享受有關稅 務優惠。」2017 年9 月,聯泰更宣布以2200 萬美元收購柬埔寨土地,公告表示,董事局認為收購將確保集團於柬埔寨的製造業務穩定運作。陳祖恒指出,企業須考慮生產成本以外的一系列因素,例如外國貿易措施、轉移生產地的供應鏈狀況和最終客戶需求等,才能有效提升整體的生產及營運效率。

紡織品出口——柬埔寨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紡織品出口是柬埔寨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出口至美國市場方面,去年1至12月紡織品及成衣(下稱紡衣)出口總值達25.5億元,較前一年度同期成長14%,主要出口項目為成衣及服飾,纖維及紗線並未出口,布料及雜項產品則出口甚微。成衣及服飾出口值為24.1億美元,較前一年度同期成長12%。出口量為10.1億平方公尺,較前一年度同期成長9%。出口至歐盟市場金額更高,同期紡衣出口總值達47.1億美元,較前一年度同期成長11%。該國出口到歐盟大約80%的商品是紡織品。但是2019年2月,歐盟宣布啟動撤銷柬埔寨「除武器之外的一切(EBA)」優惠貿易計劃的進程。這種發展很可能在短期內對該行業產生負面影響。雖然該計劃的撤銷最早要到2020 年才能實現,但歐盟的紡織品製造業公司可能會率先分散業務風險。
柬埔寨人口紅利消退
在柬埔寨投資,必須克服若干挑戰。很多國際企業把工廠設在柬埔寨,最主要就是看中柬埔寨比較低的勞動力成本。下圖是從1997 年到2017年這段時間柬埔寨人工工資的變化情況。目前柬埔寨一個普通的員工每個月的成本支出大概是每月210美元,有一些員工的工資甚至可以達到500美元左右。孟加拉國每月人工成本是67美元、斯里蘭卡67美元、印度77美元至143美元、緬甸79美元、巴基斯坦134美元、老撾110美元。也就是當前的柬埔寨人工成本差不多是其他南亞以及東南亞國家的兩倍左右。(見附表)

供應鏈不完善物流薄弱出口價格優勢存疑
目前柬埔寨工業製造業的基礎建設及配套設施比較薄弱,很多基礎配套欠缺,比如當地水電設施。製衣行業所需要的一些面料以及其他原材料大部分都沒法供應,所以目前很多在柬埔寨設立的製衣廠,原材料都是從中國進口的。而從中國到柬埔寨,把運費、關稅等各種費用計算在內,這個原材料的成本甚至要比中國高不少,導致綜合成本居高不下。(報導承蒙聯泰執行副總裁、本會常務副會長陳祖恒先生提供資料)
香港紡織商會 楊朱
支持《逃犯條例》修例 填補法例漏洞
政府即將就《逃犯條例》修訂提交立法會大會審議。這議題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關注和爭議。筆者必須明確指出,修例既是為了解決已經發生的台灣殺人案,也是為了完善特區政府現有的法律體系,是合情合理合法,我對此亦多次表明深表認同及堅決支持。
工商界毋須擔心修例
一直以來,香港社會對這個議題有很多誤解。為釋除大家的疑慮,特區政府積極與各界別保持溝通、解說政策。事實上,只要大家抱著理性態度和同情之心,必能理解《逃犯條例》如何運作、其精神和必要性。以我們業界為例,早於四月,香港紡織商會與香港紡織業聯會舉辦座談會,邀請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講解條例,反應十分踴躍。經過李局長的詳細解說和耐心回答現場提問後,業界人士紛紛表示對條例的修訂有更深的認識,明白對一般正當商人的影響甚少。不少同行對我說支持修例,因為任何人犯下嚴重罪行,都要受到應得的法律制裁。
在廣泛聽取民意後,特區政府從善如流,先後調整條例的修訂內容,包括剔除商界較關心的九項罪類,又把移交門檻由早前建議可判處最高刑罰的三年,提高至七年,且移交要求必須由提出當地的中央機關提出。特區政府已充分聽取社會各界意見,我們在情在理也應該支持修例,務實解決現行法例的缺陷,讓公義得到伸張。
以一國思維處理修例
然而,反對派議員不斷拖延會議,挑起事端,意圖利用外國勢力干預香港內部事務。筆者必須強調,沒有「一國」,便沒有「兩制」;「一國」原則,是我們的根,是討論任何議題的大前提,條例的修訂屬於「一國」下的香港事務。在處理條例的修訂和疑犯的移交問題上,特區政府必須以一國思維處理今次爭議,不能容許反對派把香港送予外國勢力作為遏制中國發展的棋子。
促請立法會通過修例
耐心聆聽、積極解說、主動釋疑,特區政府已經做到以上三點。我呼籲香港社會堅守「一國兩制」,以理性態度看待修例,並促請立法會盡快通過,堵塞現行法例之漏洞,回到彰顯公義的初心。
Caption : 4月17日,香港紡織業商會及香港紡織業聯會邀請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先生出席座談會,為業界講解《逃犯條例》修訂,反應踴躍。
陳亨利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
貿易摩擦升級 2019年初內地紡衣出口結構調整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1至3月內地紡織品服裝(下稱「紡衣」)出口持續去年末下行趨勢,具體情況如下:
一、紡衣出口持續去年末下行趨勢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第一季全國紡衣累計出口總額563.20億(美元,下同),同比下跌2.24%。其中,紡織品累計出口總額268.95億,同比增長3.91%;服裝累計出口總額294.25億元,同比大跌7.27%。
二、春節因素影響出口


今年1月份,紡服出口額250.6億,曾創下去年9月份以來的新高。受春節因素加之「搶出口」影響,2月份紡服出口額慘遭腰斬,只有130.8億,創2017年2月以來新低。3月份,紡服出口強勁,出口額達181.8億,扭轉了前2個月出口兩位數下降的局面,一季度各月份出口處於劇烈波動狀態,但紡織服裝出口整體仍呈現不錯的發展態勢。
三、市場仍依賴出口
目前內地的紡衣市場比較依賴出口,1-3月出口數字中,美國仍是內地第一大紡衣出口國,佔比16.32%,另外日本8.49%、越南5.96%、香港3.68%。美國對紡織服裝加徵關稅,將直接增加內地紡衣的出口成本,削弱相關產品的價格競爭力。近年以越南為主的東南亞國家的紡織服裝行業發展迅速,未來將大概率擠佔部分內地出口美國的紡織服裝市場份額,令產業鏈向東南亞等地轉移。

四、2019年展望出口結構調整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內地紡織服裝行業的毛利潤從2012年年底的12.14%降至2018年年底的10.16%。紡織服裝行業在人工成本、環保成本等持續上升的大勢之下,毛利率呈現持續下跌狀態,2018年的毛利率降至近10年來的最低點。年營收2000萬元的規模以上紡織業企業數量也從2011年3月的2.2萬餘家降至2018年年底的1.9萬餘家,激烈的競爭加速了紡織企業「去小留大」以及工廠外遷的趨勢。(詳見附表)
香港紡織商會 蘇文華
2019年一季度中國紡織服裝外貿運行情況
近期,受中美經貿摩擦、英國脫歐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今年1至4月,中國紡織服裝累計出口757.6億美元,同比下降3.7%,其中紡織品出口366.7億美元,增長0.8%,服裝出口390.9億美元,下降7.6%。
從一季度進出口情況分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出口商品結構調整較快,紡織品出口比重逼近服裝
今年一季度(下同),中國紡織品(包括紗線、面料、製成品等)出口與服裝出口比重為48:52,服裝出口金額僅比紡織品多了20多億美元。而2018年底紡織品和服裝出口比重為43:57,僅一個季度的時間,紡織品出口比重便增加了近5個百分點。
雖然這種變化趨勢的速度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但近年來,由於國內成本上升、國外關稅優惠等因素的影響,紡織服裝業尤其是服裝業向海外轉移加速,引發中國服裝出口連續四年下降,而周邊低成本服裝生產國由於產業鏈不完整對中國紗線和麵料的需求大增,帶動了中國上游產品的出口連年增長,從而導致紡織服裝出口商品結構發生較大調整。
二:對歐美港等傳統市場出口走低,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保持平穩
中國紡織服裝對歐盟、美國和中國香港出口分別下降6.8%、4.4%和24.3%,傳統市場中對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出口保持平穩,分別增長1.1%、2.8%、0.2%和2%。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總體保持平穩,微增0.6%。出口增長較快的市場有:東盟、中東和非洲,分別增長5.1%、10.1%和6.7%。出口下降的新興市場有:俄羅斯、中東歐和拉丁美洲,分別下降10.5%、18.3%和8.2%。
三:受2000億美元商品加稅10%的影響,對美國涉稅產品出口大幅下滑
中國對美國出口被加徵10%關稅的紡織服裝產品13.4億美元,同比下降22.2%,其中出口額較大的商品有:塑膠服裝,下降30.3%;工業用紡織品,下降29.6%;無紡布,下降17.3%;地毯,下降27.3%;帽類,下降8.1%;面料,下降11.9%;紗線,下降43.2%。這還只是加徵10%關稅對出口的影響。預計6月1日稅率提高到25%之後,相關產品的出口將受到更大衝擊。
四:中國產品、尤其是服裝產品佔國際市場份額加速減少
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在美國、歐盟(1-2月)和日本市場份額分別為31.3%、33.3%和54.5%,比上年同期分別減少2.3、0.6和2.2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在美國服裝進口市場份額為29.2%,首次低於30%。與此同時,一季度美國自越南、印度、孟加拉進口紡織服裝分別增長14.4%%、8.7%和15%,越南佔美國服裝市場份額達14.7%,首次達到中國份額的一半。 1-2月,歐盟自孟加拉、越南、緬甸進口紡織服裝分別增長5.4%、3.8%和41.8%,孟加拉在歐盟服裝市場份額高達19.3%,步步逼近中國30%左右的市場份額。一季度,日本自越南、孟加拉、柬埔寨和緬甸進口紡織服裝分別增長8.4%、17.9%、15.5%和21%,越南在日本服裝市場份額也接近15%。
五:進口基本平穩,服裝進口保持較快增長
中國紡織服裝進口58.2億美元,同比微降1.4%,其中紡織品進口下降7.2%,服裝進口增長10.6%。服裝佔進口份額增長到36.5%,比五年前增加了13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口下降14.9%,供國內市場消費的一般貿易進口增長5.9%。加工貿易佔進口份額由五年前的42.5%下降到目前的24.3%。這一方面說明中國上游產品設計研發生產能力在不斷提升,減少了對進口原材料的依賴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國龐大消費市場潛力不斷釋放,對進口產品需求持續增長。
近來,中美經貿摩擦美國不斷升級。美國政府自2019年5月10日起,對中國輸美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的關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中國政府隨即宣布,自6月1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提高加徵關稅稅率。5月13日,美國政府宣布啟動對約3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徵25%關稅的程序。根據以往經驗,如美方決定對3000億美元清單商品徵稅,則很有可能在今年7月中下旬實施。此舉對下半年中美紡織服裝貿易的影響也將逐步顯現。
據美國相關機構估算,對中國產品徵收25%的額外關稅,將為美國每個四口之家帶來每年2300美元的額外支出,僅服裝鞋類等就會帶來500美元的額外支出,並將危及200萬個就業。因此,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美國服裝鞋類協會、美國時尚產業協會、美國戶外產業協會、美國體育健身產業協會及其代表的品牌商和零售商等都紛紛反對特朗普政府的關稅行動。
同時,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已經在迫使美國採購商對採購戰略和供應鏈佈局進行大幅調整,中國企業也在通過市場多元化、全球佈局生產、智能製造轉型升級、加大國內市場開發力度等舉措來進行積極應對。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
香港消息
香港零售總額2月同比下跌10.1%
香港統計處公佈最新數據顯示,在連續增長23個月後,香港零售業總銷售額在今年二月首次出現了下滑。政府發言人表示,由於中美貿易戰日益白熱化,人民幣貶值導致商品價格升高和全球經濟放緩等原因,消費者保持著謹慎的消費態度,2019年前兩個月的零售總額少於去年同期。農曆新年也對消費者的購物情況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今年,消費者購物情況符合傳統的春節購物季的上漲趨勢。但由於春節到來的時間相較去年更早,所以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在一月便完成了新年購物。去年農曆新年日期為2月16日,所以二月上半月成為了購物高峰期。
香港整體出口連續6個月錄得跌幅
政府統計處公佈,香港4月商品整體出口貨值按年下跌2.6%,遠遜市場預期升1.6%。4月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3215億元,進口貨值為3566億元,分別按年下跌2.6%和5.5%。而有形貿易逆差351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9.8%。與去年同月比較,4月份香港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下跌2.3%。受中美貿易戰影響,香港貿易活動逐漸進入冷卻階段,加上中國4月份的出口表現亦相對疲弱,亦拖累香港出口表現。預料香港未來一至兩個月的出口表現,不會有太大起色,仍以負增長居多。
香港舉行家庭用品展和紡織品展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34屆香港家庭用品展和第10屆香港國際家用紡織品展4月20日在港開幕。來自全球約2500個商家,圍繞智能家居,創意科技和環保等主題展示行業新品。
理大紡衣系揚威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四十七屆國際發明展」奪得兩項特別大獎、兩項金獎及三項優異獎。其中「聰明眼:人工智能紡織品檢測系統」獲得兩項特別大獎、評判特別嘉許金獎及優異獎;「高能量密度柔性織物鋰電池」則奪得金獎及兩項優異獎(詳見另稿)。「聰明眼」配備高解像度的感光耦合元件相機,結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深度學習 技術,可於織物的生產過程中實時自動檢測成品質素,以取代人工目測的檢定方法。 此智能系統適合安裝於任何類型的織布機上,能夠檢測約40種常見的織物瑕疵,精確度極高,達到0.1毫米/像素,可減少90%的材料損失及浪費。
香港紡織商會輯
業界消息
阿迪達斯歷經十年研發推出高性能環保跑鞋
德國運動用品巨頭Adidas推出了一款可完全回收的高性能跑鞋,這是Adidas減少塑料垃圾的最新舉措之一。這款跑鞋名為Futurecraft.Loop,所有組件均由100%可重複使用的熱塑性聚氨酯製成,該公司的Speedfactory技術可以將這種材料紡成紗線,編織,成型,以及清潔熔融,並且不使用膠水。當產品廢舊以後,可被送回阿迪達斯消毒,磨成小球,再次融化成原材料,然後用於製造一雙新鞋。
H&M研發AR虛擬試衣技術
H&M首席執行官Karl-Johan Persson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內,將加強人工智能,AR技術等數字化投資,以便保持價格競爭優勢。據了解,H&M正研發一項新型AR技術,智能機器可識別消費者輪廓。被識別出的消費者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不同尺寸的虛擬服裝,通過機器搭配出不同場景的服裝以滿足需求,機器甚至可以通過不同膚色,樣貌特徵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個性化商品。H&M近期投資了不同領域的數字化技術,例如一款測試衣服是否合身的技術,消費者可以根據該技術查看衣服的合身程度。
產品供不應求,愛馬仕計畫生產更多絲巾和手袋
愛馬仕集團計劃,擴大在法國Pierre-Bénite的紡織品中心,多聘請四分之一的員工並擴大產能,以滿足亞洲消費者對絲綢和紡織品日益增長的需求。該紡織品中心專門研究印染和整理織物。未來三年內該中心將在原有460名員工的基礎上再增加120名僱員,並擴大辦公面積。目前愛馬仕紡織公司共有860名員工。2018年愛馬仕集團絲綢和紡織品部門銷售額同比增長3.2%,該集團的最新舉措體現出集團很看好絲綢和紡織品未來的增長潛力。
中國男裝品牌GXG母公司慕尚集團正式在香港掛牌上市
該公司於5月27日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此次IPO全球共發行2億股,發售價每股4.39港元。公告稱,IPO所得款項淨額估計約為8.057億港元。其中,約45%用於償還其現有債務及減少其財務費用;l約15%的用於通過尋求品牌收購或戰略聯盟來擴展其品牌及產品組合;約10%的用於線下零售店升級為智能店鋪;約20%的用於建立先進的智能物流中心;約10%的用於撥資其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香港紡織商會輯
會員動態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陳亨利(右)、名譽會長顏寶鈴為第十三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3月份到北京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陳亨利(右)、名譽會長顏寶鈴為第十三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3月份到北京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
香港保威有限公司與世界摔角娛樂有限公司(簡稱「WWE」)簽約取得大中華區域的服飾品牌特許經營權。WWE是一家世界級的體育娛樂和媒體整合型上市公司,其服裝品牌更是集合了潮流時尚、文化時尚的氣息,體現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和獨特的潮牌風格。保威有限公司和WWE潮牌合作,將在大中華區域深度發展,線上線下商城快速擴展。圖為2019年4月,本會常務副會長兼保威有限公司CEO關淑敏女士在美國參加WWE 35週年慶典。
香港紡織商會輯
貿易戰影響逐漸浮現 港出口雪上加霜
中美貿易戰於5月初戰火再燃,4月紡織品、服裝(下簡稱紡衣)出口數據雖然未反映最新發展,但亦顯示了貿易戰初期對港出口的打擊。
據港府統計處資料,今年1至4月香港紡衣出口463.53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減6.9%;其中服裝出口287.15億港元,減幅5.9%;紡織品176.38億港元,跌8.4%,但本地紡織品出口止跌回升跡象,略升2.4%。由於中美貿易談判於去年12月初展開,出口商一度寬心,認為雙方有機會達成解決方案,今年以來本港股市一度全面復甦。但近年已不斷萎縮的紡衣出口,已直接面對貿易糾紛帶來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削減訂單、遭買家壓價、取消訂單以及承擔部份新增成本上。根據貿發局春季一項調查顯示,48.5%出口商認為貿易摩擦已為其出口業務帶來負面影響。
香港紡衣出口結構早已由本地產品出口為主轉為經港轉口為主,目前兩者比例接近1:99。隨着本地紡衣生產式微,出口已成微不足道,近年亦以每年雙位數字跌幅下降。四大主要出口市場中,東盟10國繼續有上升趨勢,本地產品上升9.3%,是連續第三年上升。(詳見附表)
香港紡織商會 余青
會務活動

3月11日本會常務副會長朱立夫以工業4.0為題,進行專題講座。

4月17日本商會連同香港紡織業聯會邀請了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前排左七)出席座談會,講解《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修訂草案的內容和影響,超過40位業界人士出席。

5月6日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東莞辦事處主管丁少鴻(中)率領相關同事到訪商會,並進行業務推介。本會會長蕭盧慕貞(左二)、常務會董宋敏之(右二)代表接見。
理大研發超柔軟高效能織物鋰電池

5月23日,香港理工大學宣布,該校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超柔軟的高效能織物鋰電池,能為可穿戴電子產品提供更穩定、耐用和安全的能源供應,其應用範疇廣泛,發展潛力無遠弗屆,包括醫療健康監測、智能紡織品、智能手機、全球定位系統追蹤、物聯網部件等等。此項研究今年4月於日內瓦第四十七屆國際發明展奪得金獎和兩項特別優異獎。
理大創新的織物鋰電池能量密度高達逾450 Wh/L(瓦時/公升),柔軟度極佳—可折疊彎曲至半徑小於1 mm (毫米),兼且折疊超過1,000次,效能仍然保持不變。相比之下,現有的可彎曲鋰電池只能彎曲至半徑約25 mm,而且效能低得多,只達小於200Wh/L。織物鋰電池輕巧、厚度小於0.5 mm,在充電/放電速率快,以及電池壽命長兩方面,與傳統鋰電池不相伯仲。

帶領研究團隊的鄭子劍教授表示:「可穿戴技術被視為繼智能手機後,全球下一個重大市場商機。預期可穿戴產品的全球市場收入將以每年增長逾20%的速度躍進,至2024年達1000億美元。所有可穿戴電子產品都需要可穿戴的能源供應,因此,我們研發的製造織物鋰電池的創新技術,應用潛力至為廣泛,能為無數新世代產品開拓前瞻性的應用方案,範疇遍及醫療護理、信息娛樂、體育、航空航天、時尚服飾、物聯網、傳感或定位追蹤,以至任何超乎我們今天想像的用途。」
傳統鋰電池體積大而且重,難以應用於可穿戴產品,十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致力開發可彎曲的鋰電池,大都集中研究使用金屬箔作為電池的集流體。直至理大研發出織物鋰電池,才出現突破,同時解決能量密度、柔軟度、機械強度、穩定性等方面的問題。
香港紡織商會 楊朱
內地消息
2019年5月中國製造業PMI為49.4%
2019年5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4%,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0.3%,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仍高於臨界點;中、小型企業PMI為48.8%和47.8%,分別比上月下降0.3和2.0個百分點。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低於臨界點。 生產指數為51.7%,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仍位於臨界點之上,表明製造業生產繼續保持擴張態勢。 新訂單指數為49.8%,比上月下降1.6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之下,表明製造業市場需求有所回落。 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7.4%,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之下,表明製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降幅有所收窄。
去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31.63萬億
5月29日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8》顯示,2018年中國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31.6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8.5%,網上零售額達到9.01萬億元,同比增長23.9%。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商品總額達到1347億元,同比增長50%。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繼續擴大並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中國將巴基斯坦棉紗納入關稅減讓項目
4月28日,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俞建華與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馬蘇德·哈立德簽署議定書,雙方將大幅降低兩國間關稅水平,相互實施零關稅產品的稅目數比例將從此前的35%逐步增加至75%。巴方將中方重點關注的機電,家具,紡織,磷肥,玻璃製品,汽車及摩托車零部件等出口優勢產品納入關稅減讓。中方將巴方重點關注的棉紗,皮革,服裝,水產品,堅果等出口優勢產品納入關稅減讓。中巴雙方在原自貿協定基礎上大幅降低關稅水平,將為兩國企業進一步開拓彼此市場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推動雙邊貿易更加平衡發展。
4月中國進口棉紗線19萬噸環比平同比增
據統計,2019年4月內地進口棉紗線19萬噸,環比持平,同比增加18.75%;出口棉紗線約3.75萬噸,環比減少5.73%,同比減少12.63%2019年1至4月中國進口棉紗線66萬噸;出口棉紗線13.79萬噸。
香港紡織商會輯
行穩致遠 推動進步
專訪中大實業主席朱立夫博士

今年是香港中大實業有限公司主席朱立夫博士從事紡織業務第五十年,但他念茲在茲,是如何將行業年輕化,延續香港紡織界輝煌歷史。「我有一個信念,未來香港紡織業一定是以創新設計、科研開發去重新引導潮流、引導消費;創新才能生存、才能成功。」朱立夫堅定地認為,香港紡織業界必定會再闖高峰。
代理織機 全國領先
年輕時,朱立夫在父親的建議下遠赴英國修讀紡織專業,萌生了對行業的興趣;1975年學成歸來,他加入「中大」正式入行。中大實業主要業務是代理外國最先進的針織機器,為中國的針織、梭織、毛紡和染整業提供了大批先進設備及最新的針織技術。
中大實業的經營理念之一,是將最好的產品介紹給客戶。「公司懂得站在廠家的角度考慮,精準的介紹機器的性能,而且全力幫助客戶達致成功。」朱立夫強調。「我們有經營加工廠,工人數目大約是六百多人,刻意將規模控制在不算大的程度。因為我們不和我們的客人競爭,我們主力從事科研開發,支援客戶管理、生產,不同客人『搶食』。」中大的經營宗旨不是單純放在市場銷售上,而是售後服務。朱立夫表示,「我們希望客戶賺到錢,買我們的機器擴張業務,這樣才能夠以客戶利益為先,實現把售後服務做到最好。」
服務多元 貢獻義烏
經營理念之二,是服務多元化。「由一條紗、一件衫、染紗、到最後製成產品,我們全部都要做。像我們一樣將工序從頭到尾都支援、橫跨多部門的代理商,市場上是不多的,通常都只是代理某一方面的機器。」朱立夫說。
他其中一個最自豪的成就,是為義烏的紡織業引進「無縫內衣機」,幫助義烏紡織業由「零」變為當地重要產業。「由一間廠都沒有,後來當地出現過百間紡織企業,中大畢竟對當地紡織業有貢獻。當時廣東省的毛衫行業沒有一台電腦橫機,因為中大的支援,多年後當地出現了數百間毛衫工廠,我們是開荒牛,當然,後來很多同行加入,但當時是由零開始。」
推動政府 重視紡織
2019年,「中大」迎來第五十個生日,傳承不易,更要助企業上市再創輝煌,將企業順利交棒,已納入他的規劃中。但是,他更希望為行業出一分力。「我有一個遠景,令香港政府重新重視紡織行業。紡織業在香港的勞動人口近年是下降了,但實際上她在海外養活了很多人,是香港勞動人口數字的幾百倍,所以她的影響力在香港是長期被忽視的。」
朱立夫認為,只計算紡織業在香港的規模,看不到她的真正實力。「要知道紡織業目前規模,香港很多大企業是隱形的,出口紡織量沒有算在香港,而是算在越南、內地、孟加拉。但其實這些紡企總部都在香港,影響力完全沒有減少。希望政府了解行業實際情況,再研究如何在科研方面幫助香港企業。如果投資在紡織界的科研基金夠大,是能幫助香港紡企。」
站高立遠,他也深深的思考如何為行業多培養新生力量。「香港紡織界的人才培養基礎有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職業訓練局等等,為我們不斷帶來行業人才,我希望將來可以幫助這些人才培訓基地擴大規模。但另一方面,我希望推動更多有企業經驗的業界專家加入參與指導。有紡織經營經驗的老師,才比較『接地氣』,他們了解實際情況,不會和行業有距離,教出來的人才是行業需要的。」
把握優勢 創新致勝
身兼香港理工大學發展基金終身會員的朱立夫希望,幫助業界優化課程以紡織業需求,「我在這方面已經加強工作,直接參與理大人才培訓,希望直接了解教材需要。」朱立夫為了推動培育紡織人才,將生產機器借出,又安排導師每週為學生上課。
朱立夫希望和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合作,在工業4.0、智能化生產、特殊面料布料的開發,帶領香港紡織業繼續創新。「一個市場上很著名的例子,Nike大約十年前首創以針織機做鞋(Flyknit),哄動全球,後來中國很多品牌都追隨這條生產路線。香港紡織業界也要走這條高端路線,要推出市場上沒有的產品,才有生意可以做。」
朱立夫也希望加強業界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的合作;目前,中大贊助了該中心多個科研開發計畫,「其中一個我們比較滿意的是『壓力襪』,我們已經完成兩期合作,成功申請專利和臨床測試,現在進入小量生產階段,計畫在2020年大量生產,算是半成功的研發計畫。另一個計畫我們和香港政府直接做,設計特別讓孕婦穿的鞋子,得到香港政府的資助。」
維繫會員 感恩紡織
中大於2012年受現任會長蕭盧慕貞女士邀請加入香港紡織商會,朱立夫2015年成為本會副會長,2017年成為本會常務副會長。他認為自己應該為紡織界多出一分力,「現在行業的需要多了,希望自己可以出一分力。」

朱立夫希望令商會會員增強歸屬感,長遠目標,是每年為商會舉辦四次超過過百人出席的研討會、講座,讓會員能從中互相連繫,對會務有更大興趣。「如果商會有更多會員出席活動,我們也能令政府更重視我們,紡織業也有更大發言權,推動政府投放更多資源在紡織業。這問題始終要有人做。」
朱立夫一直感恩紡織業為他帶來人生的一切。「我與針織像有一種不解之緣,由讀書的時候專業是針織,到現在在針織行業沒有人不認識中大,總算為這行業做了一點點貢獻。而且為很多廠商帶來了豐厚利潤和知名度,我們也有一份貢獻感、滿足感。」未來他希望將自己人生所得回饋紡織業界。
【個人簡介】
朱立夫博士,香港中大實業有限公司主席,社會職銜包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委員、香港紡織商會常務副會長、香港廣西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香港廣西聯誼總會常務理事、中山市僑資企業協會常務理事、九龍城區消防安全大使名譽會長會名譽會長、香港理工大學發展基金終身會員、香港內衣業聯會會員、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理事、義烏市無縫織造行業協會名譽會長等。
香港紡織商會 基斯
美國服裝進口回升 中國佔比再跌
2019年1-3月,美國進口紡織品及服裝(下簡稱紡衣,按標準國際貿易分類SITC65、84)總額為306.9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上升4.29%。特點如下:

1. 美國服裝採購方向持續向一些低成本國家轉移,其中對越南、孟加拉、巴基斯坦的進口增幅最明顯,分別為13.96%、14.60%、9.31%。而該國佔比亦逐漸上升,由去年同期的10.45%、5.03%、2.54%,增至今年第一季的11.42%、5.53%、2.66%。
2. 中國佔比再創新低。2018年1-6月中國佔美國總進口比重降至33.63%,但全年數據升至36.31%。2019年第一季馬上進一步下跌至31.58%。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大,紡織品下跌3.25%,服裝則跌2.71%。在沒有達成任何協議的情況下,美國對中國的紡織品服裝進口量預料將持續下滑。
(2019年1-3月全年美國紡衣進口情況詳附表)
香港紡織商會 楊朱
歐洲進口上升 唯持續減少中國供應
根據歐盟組織統計,2019年1至3月歐盟進口紡衣(按標準國際貿易分類SITC 65、84)與2018年同期相比,上升6.8%。個別國家表現如下:

- 中美進口止跌回升,但佔比下跌。中國內地是歐盟市場第一大供應來源,2019年首三個月歐盟自中國進口雖然止跌回升,升幅3.3%,但佔比繼續下降至31.48%,自2016年以來幾乎連年下降,由36.8%下降至今。而美國進口則比同期上升3.3%,佔比進一步跌至1.35%。
- 新興紡衣出口地榮辱互見。歐盟自越南、柬埔寨、印度、土耳其、摩洛哥都升幅可觀,但如孟加拉和突尼西亞則輕微下跌。
近年歐元疲軟,歐洲紡衣業考慮盈利問題,紛紛將生產基地自亞洲遷移,尤其中國已急遽失去廉價人工成本優勢,且其他生產成本亦大幅增高。許多歐洲時尚企業已退出中國生產基地,或轉移生產線至東南亞國家,或將生產線遷回歐洲。在服裝業領域,亞洲生產與在歐洲某些國家生產之成本差異越來越小,因此歐洲紡衣企業在將來可能持續減少來自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的供應,甚至轉至立陶宛、意大利、保加利亞、土耳其等國。
(2019年1-3月歐盟紡衣進口情況詳附表)
香港紡織商會 蘇文華
國際短訊
越南出台政策積極完善紡織服裝產業鏈
越南政府簽署決定,禁止進口技術使用年限達到10年或以上的二手機械、設備和生產線技術,將於2019年6月15日生效。預料當地投產的紡企,都必須減少對中國面料以及原料供應的依賴,轉而加大對越南紡織產業的投資,完善產業鏈。
埃塞俄比亞服裝廠工人收入全球最低
紐約大學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埃塞俄比亞服裝廠工人的收入為全球最低,每月收入僅26美元,不到孟加拉工人95美元的一半。員工正對酬勞與工作條件變得不滿,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停止工作或辭職來抗議。
摩洛哥紡織行業出口形勢向好
摩洛哥4月統計數字顯示,紡織行業已連續七年增長。 2018年出口額380億迪拉姆,累計創造就業崗位7.9萬個,實現工業加速計劃項下的所有發展目標。
日本對華取消最惠國關稅
日本財務省自2019年4月1日起,不再給予中國輸日貨物普惠制關稅優惠。 這將使中國紡織品及原材料在日本的進口關稅稅率將比上述國家高1.06至14.2%,在日本市場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形勢。
香港紡織商會輯
談品牌 – 從Levi\’s 談起
.jpg)
5月20日是一個特別日子,是Levi’s 501的「生日」,年份是1873年。原來這款式已經面世182年了。
理論上,任何時裝款式都會有一個時裝周期,每個熱潮過後,就會被另一潮流替代。還記得從前有一個說法,就是牛仔布和燈芯絨這兩種物料是互動的。意思是説,當牛仔布流行,燈芯絨的款式就會沒落,反之亦然。但這個模式現已不存在,燈芯絨相對牛仔布服裝的影響,變得微不足道。由於知道時裝周期的道理,Levi’s曽經亦想分散風險,所以曾經開發「Dockers」這休閒服品牌。我想任何人也想不到牛仔布服裝會這樣這樣歷久不衰。
回頭説,501也是時裝市場學上的一很特別的案例。話說當年Levi’s 501曾經用的推廣口號是 「Shrink to Fit」,就是會縮水到合身,意思是當你買這條Levi’s的時候,可能會覺得不太合身。但當顧客回家穿了再洗幾次,這條Levi’s 501就會慢慢縮水變合身。其實說穿了,當時的布料縮水技術還不是很完善,如果還有印象,以前的牛仔布縮水是很厲害的,所以當時就乾脆跟消費者説,先買回去,慢慢他就會變合身。有一點有趣的是,當時Levi’s 的顧客都是男性為主,對當時這班男性顧客來說,這種Shrink to Fit還是有一種吸引力。但其實怎麼可能會「Shrink to Fit」?所以有機會你穿的501,腰位是鬆闊的,但這種「不合身」也正正變成501的獨特剪裁。
還記得以前還有另一個牛仔衣服品牌,因牛仔布的顏色很容易褪色,當時的技術也很難把這問題解決,所以將錯就錯,把缺點轉化成優點。抓住「每次洗都會褪色」這點,他們想了一個推廣口號,「Living Color(有生命的顏色)」,意思是每一次穿上後,因為褪色,顏色都不一樣,就好像有生命一樣。所以就是角度問題,找一個不同的角度,往往可以反轉形勢。
學術上有一說法,時裝只是一個符號。符號是用來代表背後不同的意義,比如說在網路上的一些表情符號就是一個例子。從這一角度看,牛仔布的衣服只是一個符號,比如說同一條Levi’s 501,在當年是真正的工作服(workwear),是功能性給工人階級穿的,隨著時間,Levi’s的501 變成時尙,甚至是一件藝術品,收藏品,一個學問……。而近年,工作服(workwear)竟然也變成時裝的一個主流,工作服的意義,已經跟工作本身沒有太大的關係。現在501的款式(符號)沒有太大的變化,但他代表的背後意義就很不一樣。
品牌管理其實是在洞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各項變化,再有效地用不同的符號(商品)去配合其消費者在這變化中不同身分角色的需要。
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講師
廖泳新博士
tcliuws@polyu.edu.hk
紡織新技術—創新的聚酯紡織物脫色方案
一般情況下,已染色的織物需要先進行脫色處理,才可以重新再用。
研究發現,聚酯纖維會在水熱處理過程中膨脹,令分散染料從纖維中釋放出來。此外,另有研究發現,交聯聚苯乙烯(PS)珠粒與活性炭(AC)顆粒是有效的染料吸附劑。聚苯乙烯(PS)含有高密度疏水基團,能夠吸附分散染料分子;活性炭 (AC) 含有大量微細小孔,提供寬大的表面積,有助吸收染料分子。
據此,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開發了嶄新的聚酯紡織物脫色應用方案,設計了一個脫色系統來去除聚酯紡織品中的分散染料分子。紡織品中的染料分子先在脫色系統內,經過水熱處理釋放到水中,再隨水流流經一個注滿活性炭(AC)或聚苯乙烯(PS)的容器內。這過程不斷循環,水中的染料分子會逐漸被吸附劑吸收,從而令紡織品達到脫色效果。獨立的容器設計亦可讓使用者可輕易地替換吸附劑。
這個脫色方案的好處在於它是一個不涉及任何化學反應的物理過程,而且,染料吸附劑的成本比目前脫色所用的化學試劑成本較低。脫色效果方面,這個系統可以令顏色強度(K/S值)的平均值降低超過百分之90,有效令聚酯紡織物脫色,不論是纖維、紗綫、布料,或服裝均可應用。經過脫色處理的紡織品可進行重新染色,再用來製造新服裝,有助減少對原生聚酯纖維的需求,促進紡織業可持續發展。
這個創新的聚酯紡織物脫色方案剛於今年4月舉行的第47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銀獎。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總監(項目發展)姚磊博士
台灣紡織業成功開拓中美洲市場商機
台灣紡拓會首度組團參加中美洲唯一紡織成衣及布副料展「瓜地馬拉紡織展」,參與紡織企業有大宇、立祥、翰新、百聯店、優格及旭企等,展出各類尼龍色紗、運動休閒布料、織帶及鈕釦等副料及襪類產品,買主參觀熱絡。
台灣紡織品聯合推廣攤位以明亮的流行色搭配開放空間,展出各類機能性及流行性產品,吸引來自瓜地馬拉成衣製造商及美國經銷商、進口商,以及來自巴拿馬、薩爾瓦多及哥斯大黎加等國際買主。瓜地馬拉紡織成衣業是創造就業及首要外匯來源的支柱產業,美國及拉丁美洲為主要出口市場,副料如鈕扣、拉鍊、商標、織帶,以及紗線、染料、染色劑等高度依賴進口,因此台灣紡織相關業者具拓銷空間。
資料來源:台灣紡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