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較6月時預測的收縮5.2%高0.8個百分點,反映全球經濟於最近一季內表現轉好。IMF認為,全球經濟復甦之路是「漫長、不一致及不確定的」,預期社交距離限制在疫情下會持續至明年。
此前IMF作出自上世紀大蕭條以來對全球經濟增長作出的最悲觀預測,但最新的一份報告中改變了看法,認為今年全球經濟收縮程度未及之前估計般嚴峻,主要由於發達經濟體及中國於第二季的經濟表現優於預期,同時第三季經濟復甦有加快跡象,但疫情距離消失仍有一段長時間。全球經濟要回復至疫情前水平,仍存在一定困難。IMF預期,明年全球經濟改善程度有限,故調低全球經濟增長預測至5.2%,較6月估計時低0.2個百分點。部分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前景明顯惡化,今年經濟料收縮3.3%,當中印度經濟更會收縮超過10%。發達國家方面,IMF預計,美國經濟今年料收縮4.3%,英國、法國、意大利及西班牙經濟料均收縮約10%。
但是中國是綜合發達經濟體、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當中,唯一仍預期有增長的經濟體。與6月WEO相比,IMF進一步調升了對中國2020年經濟增速預期0.9個百分點至1.9%,並預測中國在2021年將實現8.2%的增速。IMF稱,中國的經濟前景比大多數其他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都要強得多。中國大部分地區在4月重啟後的經濟活動正常化速度超出了預期,第二季度的GDP在強勁的政策支出和富有韌性的出口支持下,也令人驚喜。在IMF看來,除中國以外的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前景仍然不穩定。這背後有多種因素,包括疫情的持續蔓延和不堪重負的醫療衛生系統、旅遊業等日益重要的部門受到疫情嚴重影響,以及這些經濟體對包括匯款在內的外部金融的更大依賴。
作者:香港紡織商會 謝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