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因為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低谷似乎將持續更長時間,全球經濟仍需要時間復甦。各國經濟回復速度各有快慢,對中期經濟表現產生持久影響。這種差距主要是由各國疫苗獲取能力不同造成的。
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維持在5.9%,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則維持在4.9%。IMF上調發達經濟體增長預期0.3個百分點至5.6%,下調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預期0.4個百分點至6.3%。其中,2021年美國、歐元區和日本最新經濟增長預期分別為7%、4.6%和2.8%,中國經濟今年有望增長8.1%。新華社8月曾發文指出,繼去年成為世界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之後,中國當前經濟形勢穩中向好,上半年同比增長12.7%,創造了超過53萬億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全球領先。
預計全球經濟將在2021年增長5.9%,在2022年增長4.9%(2021年的預測值較7月預測下調0.1個百分點)。我們下調2021年全球增長預測值的原因是發達經濟體和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預測增速放緩。其中,發達經濟體預測增速放緩在一定程度上是供給擾動造成的;低收入發展中國家預測增速放緩則主要由疫情惡化所致。一些出口大宗商品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短期經濟前景有所改善,這部分地抵消了上述兩組國家前景的惡化。德爾塔病毒正在迅速傳播,新變種病毒也可能出現,這給疫情的持續時間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當局進行政策選擇的難度加大,且迴旋空間有限。
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大不同 疫苗將成關鍵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全球復蘇前景因疫苗獲取能力不同分化成兩組陣營。疫苗接種率高的發達經濟體有望進一步恢復正常﹔疫苗短缺的經濟體仍將面臨新冠感染人數再度增加和死亡病例上升的嚴峻挑戰。
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維持在6%,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則上調至4.9%。IMF分別上調發達經濟體增長預期0.5個百分點至5.6%,下調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預期0.4個百分點至6.3%。其中,2021年美國、歐元區和日本最新經濟增長預期分別為7%、4.6%和2.8%,中國經濟今年有望增長8.1%。新華社8月曾發文指出,繼去年成為世界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之後,中國當前經濟形勢穩中向好,上半年同比增長12.7%,創造了超過53萬億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全球領先。
IMF認為,如果疫苗普及程度低於預期,將會給世界經濟復蘇帶來下行風險,融資環境可能迅速收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可能受到疫情惡化和外部融資環境收緊的雙重沖擊,將會導致其復蘇進程嚴重受挫,拖累全球經濟增長。IMF表示,當務之急是在全球範圍內公平分配疫苗。
作者:香港紡織商會 謝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