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經濟狀況弱於預期。隨著新的Omicron變種病毒持續擴散,各國重新採取措施限制人員流動。這些因素令經濟重新蒙上陰影。
IMF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為5.9%,有望創下40年來最高水平。此前2020年全球經濟收縮3.1%,這是1929年大蕭條以來,在和平時期全球最糟糕的經濟表現。但是,相比2021年10月,IMF將2022年的增速預測值下調了0.5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中美兩個最大經濟體的增速預測有所下調。美國的增速預測下調了1.2%,原因包括當局更早退出寬鬆貨幣政策、以及供給短缺問題持續存在;對中國內地的增速預測亦下調了0.8個百分點。預計2023年全球增速將放緩至3.8%,但前提是大多數國家的健康形勢到2022年底顯著好轉。當前在許多國家,新冠病毒病例仍在激增,加上通脹上升和能源價格上漲,給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帶來壓力,IMF稱這一點在巴西、加拿大和墨西哥尤為突出。
IMF呼籲,為了防止更多危險變異毒株的出現,必須在全球範圍內確保人們能夠獲得新冠疫苗、檢測工具和治療手段。對於高度關注的通脹問題,IMF指出,供應鏈中斷正在引發比此前預期更為廣泛的通脹,高通脹持續時間可能更長。今年發達經濟體的年通脹率預計為3.9%,高於之前預測的2.3%,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通脹預期為5.9%。
作者:香港紡織商會 謝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