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受高通膨、俄烏戰爭與疫情大流行等一系列挑戰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從2021年的6%,放緩至2022年的3.2%,2023年更將下降至2.7%。這是2001年以來最疲弱的增長情況。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率大幅下修至3.2%。
國際貨幣基金十月公布世界經濟展望秋季報告指出,全球經濟正經歷一系列動蕩挑戰。通貨膨脹率處於數十年來高點、多數地區金融狀況趨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揮之不去的新冠疫情大流行都嚴重影響經濟前景。報告指出,全球經濟未來關鍵取決於貨幣政策的成功調整、烏克蘭戰爭進程,以及疫情大流行供應鏈進一步中斷的可能性,例如中國。
因此IMF將全球經濟成增長從2021年的6.0%,下修至2022年的3.2%與2023年的2.7%。這是自2001年以來,除了全球金融危機與疫情大流行的急性期外,全球經濟增長最疲軟的時期。經濟表現極差的同時,報告還預計全球通脹將從2021年的4.7%上升到2022年的8.8%,不過,報告預計明、後兩年將分別降至6.5%和4.1%。
報告指出,這反映幾個最大經濟體的顯著放緩:2022年上半年美國經濟增長緊縮、2022年下半年換成歐元區,以及隨着房地產行業危機日益嚴峻,中國疫情爆發與封鎖時間拉長,全球約1/3經濟面臨連續2季負增長。
作者:香港紡織商會 謝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