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20日,2025全國紡織復合人才培養工程高級培訓班(以下簡稱紡織高訓班)第九次課程在中國香港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陳祖恒(紡織及制衣界),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靳高嶺,旭日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勳等嘉賓出席活動。

圖 | 端小平主持活動

圖 | 陳祖恒為活動致辭,並介紹了香港紡織及制衣業的發展經驗和未來發展方向。
知識擴容
香港科技大學綜合系統與設計學部教授李鸝帶來《釋放創意潛力:紡織品作為跨學科創新和成功商業化的催化劑》專題講座,闡釋了設計與科研作為商業“左膀右臂”的協同價值——好的設計和創意是提升產品附加值的核心引擎,而科研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則是技術落地、價值轉化的關鍵路徑。

圖 | 李鸝
她強調,設計思維能夠為智能科技、材料科學、可持續發展等前沿領域提供跨界實驗與創新的“橋梁”,並通過具體案例生動展示了紡織技術如何打破學科邊界,在設計、醫療保健、農業、考古、電子和生活方式等領域創造實踐價值。

圖 | 陶肖明
香港理工大學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創始人、院長陶肖明帶來《可持續智能可穿戴技術》專題講座,重點分享了可穿戴系統在運動、健康和醫療中的應用。例如,通過數字化智能設計生產系統個性化定制的壓力襪,在臨床實驗中已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通過設計和制備一維纖維基電路組件,集成進包覆紗中,得到最細的電子紗線,進而通過針織、刺繡等開發出具有傳感、記憶和存儲功能的智能紡織品等。

圖 | 忻浩忠
香港理工大學(紹興)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智慧紡織研究中心主任忻浩忠教授在《全方位顏色管理》專題講座中介紹了一種圖像色彩測量系統。該系統基於多光譜成像技術,能夠捕捉復雜顏色的光譜反射值,實現零售商、買家和供應商之間顏色審批的數字化,提升供應鏈的效率。

圖 | 方波

圖 | 蒲俊宏
此外,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助理教授方波、蒲俊宏分別分享了通過良溶劑交換技術制備超細聚苯胺纖維、超韌聚酰亞胺纖維等高技術纖維的研究情況,以及功能高分子復合材料纖維中填料取向調控與高性能化的技術路徑。
科創轉型
香港江蘇科創中心是由江蘇省蘇豪控股集團旗下香港鐘山公司於2025年7月主導設立的省級科創合作平台,旨在深化蘇港兩地科技創新資源聯動,服務長三角與大灣區協同發展。

圖 | 卜友軍
香港江蘇科創中心科創導師、紡織高訓班9期學員卜友軍介紹了香港科創發展的優勢與機遇。例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在全球市場接入中具有便利性;持續增長的科創資金為企業提供研發、孵化和產業化支持;不斷引進的全球頂尖人才則為創新突破提供智力支撐。

圖 | 張振宇

圖 | 李鵬
進而,香港科創力協會海外法律業務顧問張振宇、李鵬分別分享了港股市場的靈活性和高效性、港股與A股市場雙重上市的優勢,以及如何利用香港法律和資本優勢進行企業傳承和國際化布局等。

圖 | 任冠舉
中國職工技術協會創新與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會長任冠舉在《國際化專利布局與知識產權保護》專題講座中指出,在全球化紅利轉向強國紅利的背景下,知識產權不僅是技術層面的保護,更是思維層面的戰略布局,已成為制定規則、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工具。

圖 | 謝愷宜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成立於2006年,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創新科技署撥款,並由香港理工大學承辦。據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項目設計高級經理謝愷宜介紹,研發中心倡導以技術方案解決紡織行業問題,將研究理念轉化為商機並推動業界應用。例如,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開發了物料分離技術、綠色材料開發、智能服裝分類回收系統、微塑料解決方案等。此外,其通過開研Open Lab這一合作平台,展示解決方案並提供解決問題的資源,以推進時尚產業可持續發展。
傳道解惑
旭日集團始創於1974年,最初是一間由楊氏兄弟為主要合夥人的牛仔褲小型加工廠,1990年收購澳大利亞服裝品牌真維斯,逐步成為休閒服裝市場的領導者,如今其業務已拓展至零售、地產及金融投資等領域,構建起全球業務網絡。“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旭日集團始終將社會責任深植於發展戰略,其於2005年成立的“旭日慈善基金”已在教育、醫療及扶貧等領域持續開展捐贈。

圖 | 楊勳
旭日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真維斯董事長楊勳分享了企業的四次轉型經驗,一是由香港制造轉型為海外制造,二是由制造產品發展成為工貿結合,三是由工貿為主導轉變為以服裝零售為主導,四是由人力密集型企業跨越到資金密集型企業,為學員們帶來諸多啟發。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次轉型中,真維斯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的經營策略,通過數字化轉型拓展電商渠道,實現了業務增長。楊勳表示,從1978年“三來一補”的探路人到通過四次成功轉型成為業務多元化的跨國集團,旭日集團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見證者、貢獻者及受益者,更是進程中的推動者。
在交流環節,學員們圍繞企業轉型的實踐路徑、團隊管理的創新策略、家族企業的代際傳承以及慈善事業的社會價值等,與楊勳展開了深度對話與思想碰撞,促使大家從更宏觀的視角審視企業轉型的時代意義,思考如何在商業成功與社會責任之間找到平衡點,以更具前瞻性的思維推動企業與社會的共同進步。
信息來源: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