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ps;

數實融合|萬事利絲綢攜手江寧織造首推“AIGC+絲綢”城市文創新模式

日前,作為“水韻江蘇•南京長江路文博之夜”的主題活動之一,“江寧織造博物館”與“江蘇萬事利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數字化戰略合作協議,南京萬事利絲綢藝術館同步開館。標志著“江寧織造博物館、萬事利絲綢、文都雲”三方數字化合作全面啟動。

本次合作聚焦“文化+科技+旅遊”深度融合,旨在打造“博物館+”與“絲綢+”新業態,推動南京文旅與文博新質生產力的創新發展。萬事利絲綢將依托其在人工智能設計、個性化定制、數字環保印染等領域的技術優勢,與江寧織造博物館深厚的歷史文化IP深度嫁接,同時聯動館內“大夢紅樓”全場域行進式近景沈浸體驗項目,構建長江路上“內容-體驗-消費”一體化的文化消費新場景。

簽約儀式上,萬事利絲綢分別與江寧織造博物館、文都雲(南京)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標志著三方在數字內容共創、文旅產品開發、IP聯動運營等方面達成深度協同。

與江寧織造博物館的合作,將圍繞“絲綢文化數字化表達”展開,將傳統絲織技藝與AI人工智能設計、數字印花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讓千年織造文明“活起來”。從今年十一國慶黃金周起,遊客在感受“南京長江路文博之夜”系列活動的同時,到江寧織造博物館即可體驗“AIGC絲巾定制,5分鐘速取”的全新文旅服務:只需在互動屏或小程序選擇“南京文旅”主題模板,上傳個人照片,AI系統即可將人物肖像與夫子廟、玄武湖等城市景觀自然融合,生成獨一無二的絲巾設計,現場打印制作,最快5分鐘即可帶走專屬“南京禮物”。這一創新模式,讓每一條絲巾都成為承載“一禮一故事”情感記憶的文化載體,推動文旅衍生品從“千篇一律”走向“千人千面”,真正實現“所見即所得、所想即所擁”。

與文都雲的合作,則聚焦沈浸式文旅消費轉化,將《紅樓夢》文化元素與現代絲綢產品深度融合,打造“觀演-互動-定制”的完整體驗鏈條,讓觀眾在“大夢紅樓”的沈浸式劇場中,不僅能“走進故事”,更能“帶走故事”。

南京市博物總館館長許強表示,此次合作是政企協同推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也是南京文博加快構建“文化+科技+旅遊”融合生態的重要探索。

新館啟幕:360平方米藝術館講述中國絲綢的“國禮之路”
南京萬事利絲綢藝術館於當日正式開館,選址江寧織造舊址上的江寧織造博物館沿街一樓,總面積360平方米,采用“藝術館+展廳+體驗空間”融合模式,系統呈現中國絲綢從《穆天子傳》記載的三千年前第一份國禮,到新時代重大國際盛會中的“中國名片”的完整脈絡。

在這里,絲綢不僅是珍貴的面料,更是外交的媒介、文化的使者。館內特別展示了萬事利絲綢服務國家重大外事活動的高光時刻: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4年南京青奧會、2016年G20杭州峰會,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2023年杭州亞運會,再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萬事利不僅為各世界盛會提供禮賓服務,更承擔了多屆奧運會獎牌綬帶的設計與生產——100%桑蠶絲、非遺工藝、承重90公斤不斷裂,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智造”的硬實力。

科技賦能:AIGC定制5分鐘出絲巾,首發“南京城市數字文創項目”
活動現場,“萬事利南京城市數字文創項目”正式發布,推出全國領先的“AIGC個性化文旅絲巾定制服務”。首次將AI技術與文旅消費場景深度結合,實現從絲巾設計到取走最快僅需5分鐘的極致體驗。

這項創新服務的背後依托於萬事利推出絲綢行業首個實用圖形AI大模型——萬事利花型大模型,該模型擁有70萬+花型數據庫和300多種AI圖像算法,能夠為全球80億人每人設計10萬條不重覆的絲巾圖案。在此基礎上消費者還能通過萬事利絲巾定制小程序,通過簡單交互,選擇心儀的風格和個性化元素,即可生成專屬絲巾設計。真正實現“所見即所得”的個性化定制體驗。

與此同時,“南京城市伴手禮”系列也正式發布。該系列以“金陵印象”為主題,融合秦淮河、雲錦紋樣、梅花、絨花等南京城市符號,以及《紅樓夢》中的經典元素,打造兼具藝術性、文化性與實用性的城市禮物,未來將在景區、文博場館、商務禮贈等渠道廣泛推廣,成為絲綢文創南京記憶。

未來,萬事利絲綢與江寧織造博物館將持續拓展數字化合作邊界,推動傳統絲綢產業向智能化、個性化、綠色化轉型,打造“科技絲綢”新標桿,塑造南京文化新名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