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ps;

紡織公益|“智善未來”、質啟新程,“紡織之光”2025年度大會召開

涓流成海,積善成德。9月20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主辦,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承辦的“紡織之光”2025年度大會在廣州市番禺區成功召開。

會議圍繞“智善未來”主題,共同探討紡織行業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非遺傳承及社會責任等領域的前沿趨勢,引領行業向善向上發展,促進紡織行業科教公益事業的蓬勃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孫瑞哲,秘書長夏令敏,副會長閻巖,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黨委書記徐衛林,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黨支部書記陳志華、理事長葉志民、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翠竹,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名譽會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倪陽生;廣州市番禺區委書記黃彪,廣州市番禺區政協主席、區時尚產業鏈鏈長鄧耀棋,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會長劉岳屏,執行會長、廣州市紅棉國際時裝城總經理卜曉強等領導嘉賓,以及中國紡聯各部門、各成員單位代表,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主席團主席、捐贈人,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的企事業單位代表、專家學者、公益先鋒等共同參會。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擔任大會開場主持。

高屋建瓴,引領“智善未來”
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是在1996年設立的“錢之光科技教育基金”的基礎上,由一批擁有高度使命感和責任感,願為中國紡織行業科教進步作貢獻的優秀紡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捐贈資金成立的。截至2024年底,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已支持紡織科技獎1804項、優秀教師和學生4912名、優秀教學成果3120項、針織科技創新貢獻成果145項、應用基礎研究103項、科技成果推廣355項、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397名。自1997年至今,科技教育公益活動支出超2億元,對促進紡織科技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孫瑞哲在致辭中指出紡織服裝是集“真”、“善”、“美”於一身的偉大事業。行業作為重要的民生產業、支柱產業,持續縮小區域差別、城鄉差別、工農差別,服務國家富強、民族覆興、人民幸福。行業企業以層出不窮的科技創新、高質量的產品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踐行“真”的承諾;行業推動以人為本、公平競爭、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實踐,保護人民的生活健康、職業健康、生命健康,實現“善”的擔當;行業聚焦文化自信,促進先進文化的創新性發展與創造性轉化,引領時尚潮流、提升生活品質,彰顯“美”的追求。本屆大會體現了“善經濟”的方向要求,聚焦行業的基礎工程、公共事業,明晰產業發展之道,探索科創融合之徑,為行業尋找打開未來的可持續力量。

廣州市番禺區委書記黃彪表示,本次大會以高規格、高層次的定位落戶番禺,是對番禺的高度認可。番禺時尚,根基深厚、集聚加速、向善而行,熱切期望與各位企業家、設計師、行業夥伴攜手並肩,以科技賦能產業,以教育奠基未來,以公益傳遞溫暖,共啟智善未來、共創輝煌。番禺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政策支持、做好服務保障,讓番禺成為大家投資興業、成就夢想的熱土。

創新實踐,啟發“新質”發展
主題分享是本次年會重頭戲。大會特邀的重量級演講嘉賓呈上了一系列深度分享和創新思考,多維度展現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在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與文化傳承方面的最新成果與實踐路徑。

長期致力於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與責任建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閻巖通過“共織可持續未來:責任·行動”主旨演講,清晰描繪出紡織行業踐行社會責任與公益慈善的藍圖,並倡導紡織行業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下,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慈善。

作為行業科技的領軍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黨委書記徐衛林則以“紡織服裝品牌建設中的科技力量”的專業解讀,帶領大家領略科技創新的無限魅力。

文化是行業的根基與靈魂。中國紡聯非遺辦主任華珊帶來《紡織非遺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思路》專題報告,解碼紡織非遺的當代價值與創新路徑。

聚焦於社會責任、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與文化傳承,企業代表們結合發展實際分享了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實踐。常州旭榮針織印染有限公司作為踐行社會責任的典範,黃冠華董事長在會上分享了在可持續化發展助力企業發展的寶貴經驗與豐碩成果;遠東正大檢驗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竹以“標準導向 科技賦能”的專題發言幫助企業構建服裝高質量發展新生態;北京服裝學院研究生院院長、服裝科技研究院院長劉莉呈上了“‘紡織之光’耀成長之路”的真摯分享,傳遞“紡織之光”精神;作為番禺本土企業代表,廣州市番盈新投資有限公司產業運營部經理謝春林為大家介紹“科技為橋,國企擔當—搭建時尚產業協同新平台”的實踐與規劃。

借著大會舉辦的契機,與會嘉賓還實地參觀了番禺工業經濟總部園區、匯美時尚集團等產業地標,深入感受番禺時尚產業的創新活力與集群優勢。

公益向善,傳遞產業溫度
善行匯聚,大愛無疆。越來越多的紡織服裝企業正通過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的慈善平台,向社會傳遞著紡織人的溫度與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會議期間舉辦了隆重的捐贈儀式。上海安諾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旭榮針織印染有限公司、浙江淩迪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高梵(浙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比音勒芬服飾股份有限公司、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影兒時尚集團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業及個人向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捐贈總額340余萬元善款及價值3300余萬元的愛心物資,充分體現了紡織行業深厚的公益傳統與社會擔當。

基金會特為愛心企業頒發了捐贈證書,並向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授予“‘紡織之光’2025年度公益戰略合作夥伴”稱號,向遠東正大檢驗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番盈新投資有限公司、廣東領英科技有限公司等大會支持企業頒發“‘紡織之光’2025年度大會合作夥伴”證書,表彰各方力量為行業科教公益事業作出的貢獻。

作為中國紡織行業傳播公益理念、推動科技教育、人才培養與產業融合的高層次平台,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希望通過搭建“紡織之光”年度大會等公益平台,吸引更多行業企業和社會力量投身紡織科教公益事業,讓科技賦能產業創新的同時,以公益之光照亮行業發展的道路,共同書寫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與社會責任擔當並行的新篇章。

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簡介
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是在1996年設立的“錢之光科技教育基金”的基礎上,由一批擁有高度使命感和責任感,願為中國紡織行業科教進步作貢獻的優秀紡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捐贈資金成立的。2008年5月在民政部登記注冊成為全國紡織行業性基金會,注冊資金2000萬元。

截至2024年底,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已支持紡織科技獎1844項、優秀教師和學生4912名、優秀教學成果3120項、針織科技創新貢獻成果145項、應用基礎研究103項、科技成果推廣355項、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397名、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43家、個人16人。

自1997年至今,科技教育公益活動支出超2億元,對促進紡織科技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