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ps;

時尚活動|漢正街·武漢國際時裝周打造“中部崛起”時尚新高地

8月28日晚,2025漢正街·武漢國際時裝周在硚口區雲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開幕。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盛閱春出席活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黨委書記徐衛林現場致辭。

本屆時裝周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武漢市商務局、硚口區人民政府指導,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中國服裝協會主辦,以“秀、賽、會、商”等多元形式展現漢正街百年商脈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活動將持續至9月2日。武漢新漢派服裝設計大賽、跨境電商創新創業競賽、網紅直播大賽等三大賽事旨在為行業發掘新銳人才,助力漢正街打造時尚產業生態鏈;市場品牌發布、新漢派服裝發展沙龍兩大活動通過首發首秀等形式,集中展示漢派服飾最新設計;采批節、服博會、市集等促消費活動將為各地采購商、經銷商提供選品渠道,全方位展現武漢紡織服裝產業的創新活力、發展潛力。

開幕式上,“金頂獎”設計師劉薇以35套設計作品帶來開幕大秀。這場兼具東方美學與國際視野的開幕大秀,讓世界時尚目光再一次聚焦於擁有500年歷史的漢正街。

從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後“擅舟楫之利,得水運之便”,到明末清初崛起為“楚中第一繁盛處”;從1861年漢口開埠,到“駕乎津門、直逼滬上”的“東方芝加哥”;從1979年率先恢覆小商品經營個體戶,到“對外開放看深圳、對內搞活看漢正街”。經歷了3次歷史高光時刻的漢正街,正步入新的闖關之路。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經驗值得重視》,讓漢正街之名再次響徹大江南北。

43年之後,漢正街2.19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內聚集1.2萬家服裝企業,時尚產業輻射周邊10余個工業園區。今年以來,硚口區以商貿服務和文化旅遊“雙T”戰略為引領推進漢正街轉型。城市轉型方面全面啟動漢正老街歷史風貌區項目,積極推進覆星BFC外灘中心等重點項目和漢正陽台等功能性項目建設,加快城市空間格局塑造和功能再造。產業轉型方面對標廣州、深圳、杭州等頭部市場,著力發展以服裝為重點的時尚創意產業,推動漢正街服裝由“漢派制造”向“漢派品牌”躍升。

開幕大秀上,三項重磅揭牌儀式成為焦點:漢正街時尚創新產業學院正式成立,致力於培養高端設計人才;雲裳鏈湖北服裝AI大模型產業互聯網平台亮相,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服裝產業全鏈路升級;漢正街服貿產業協同促進會揭牌,將推動省內服裝產業區域協同。

三個項目的揭牌標志著服裝產業創新要素加速向漢正街聚集。據介紹,目前的漢正街服裝產業,百度AI大模型讓創意到落地一鍵生成,設計、打版、制樣、展示、銷售全要素資源齊全。漢正街女裝褲裙占全國份額30%,時尚男裝則攬下40%市場,年營收突破1000億元大關。開幕大秀上,新漢派服裝設計大賽作品展示聚焦全國各地及漢正街本土年輕設計力量,青年設計師圍繞“新生·綠意”主題,以黃鶴樓、東湖、大橋等武漢元素和地域文化為靈感,呈現了兼具創新性與商業價值的作品。

25歲的大賽金獎得主吳嘉輝來自廣東,他的獲獎作品《且聽鳳吟》靈感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漆器紋樣。“在深入了解武漢的風土人情後,讓我對這座城市心生向往。”吳嘉輝希望,自己的原創服裝系列能實現商品化,與漢正街的轉型相互賦能。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武漢紡織大學教授熊兆飛介紹,本屆參賽作品將武漢的橋、黃鶴樓等地標融入服裝設計之中,為時尚產業帶去新活力,“通過大賽,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還將為選手搭建各類培訓平台,培養新的設計力量”。

“原創設計是漢正街本土生產型企業必須努力提升的關鍵環節,只有通過創新與差異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金正茂商戶聚有米品牌主理人楊渺說,此次能夠入圍大賽決賽,對企業和自己都是極大的激勵,這證明了漢正街生產型企業同樣也能做好設計,“近年來,企業設計所需的物料、配件等資源,越來越多地通過市場機制和商會對接實現高效鏈接,這為我們堅持原創設計打開了更廣闊的資源通道”。

本屆服裝周將以秀、賽、會、商多種形式,集中舉辦新漢派設計大賽、原創品牌發布、服裝發展沙龍等10類、近30場活動。
當天上午,漢正街長江商業文明陳列館開館,百余張珍貴照片、20余件展品描繪了“貨到漢口活”的商業歷史長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