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統計處最新數字顯示,2025年7月本港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大幅上升14.3%,進口貨值亦錄得16.5%的升幅,雙雙超出市場預期。繼6月出口升11.9%、進口升11.1%後,升幅進一步擴大,反映香港對外貿易活動正在穩步回暖。
當月有形貿易逆差錄得341億元,相當於商品進口貨值的7.1%。經季節性調整後的三個月出口貨值大致持平,而進口貨值則升2.2%,展現內外貿穩健增長勢頭。
對台灣出口飆升九成 顯示供應鏈多元化成果
從地區市場來看,對中國內地的出口升幅仍保持強勁(+16.1%),而對美國的出口雖仍錄得下跌(-7.6%),但跌幅已收窄至單位數,較早前連續雙位數下滑有所改善。值得關注的是,輸往越南、泰國及中國台灣的出口升幅明顯擴大,當中對中國台灣出口更從6月的7%,一舉攀升至近92%,突顯香港企業在重組供應鏈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業界觀點:出口依賴歐美減弱 生產格局正重塑
觀察近月數據後可見香港出口對歐美市場依賴度持續下降,轉而拓展亞洲與新興市場。同時,中國內地愈來愈多新型高科技產品將進軍國際市場,未來可望透過香港平台出口全球。
全球生產及貿易格局已由「東方製造、西方消費」的單向模式,轉為「各地各有強項、互相輸入輸出」的網絡式布局,這將促成整體貿易鏈的重組與升級。
預測:全年出口升幅或達雙位數
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接受《經濟日報》分析指出,7月出口升幅顯著快於市場預期(14.3% vs 預估11.3%),主因是亞洲主要出口市場表現強勁,加上對美國出口跌勢收窄,預期全年本港出口有望錄得約10%的升幅。
在國際政經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香港企業積極調整布局,擴展亞洲與新興市場,加強技術含量及產品多元化,正是回應全球貿易鏈變局的關鍵。紡織與製衣業者亦可把握此趨勢,發掘台灣、東盟及中東等地潛力,以新產品與可持續工藝為賣點,重塑香港出口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