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灣區同心 全運同行”——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倒計時100天啟動儀式上,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頒獎禮服首次發布。

頒獎服裝設計不僅是一項專業任務,更是承載和傳遞文化精髓的重要媒介。設計團隊由生活在左·林棲設計工作室主創,團隊從2025年3月底啟動設計工作,將傳統粵繡技藝與非遺馬面裙元素同現代體育精神相結合,融入“一枝獨秀”的牡丹、蝴蝶等中國文化特色元素。歷時四個月的精工細作,最終成品於7月底正式完成。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頒獎禮服設計團隊主創人員代表曲晶介紹,“粵繡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代表著中華文化的瑰寶和精湛技藝,傳達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而裙身選取了國花牡丹,既有傳統東方神韻,又融入現代審美,盛開的姿態象征著國家的繁榮昌盛和開放包容的大國胸懷。”而裙身上精湛的三藍繡工藝等元素,則象征著大灣區三地和諧繁榮、開放包容、生態文明的特色。

此外,衣服的整體顏色以粉色為主,象征著希望、青春和活力。單一色彩深淺漸變的應用在於讓服裝整體更顯時尚和高級,給人一種流動和變化的美感。“我們也希望頒獎的時候,在禮儀小姐跟運動健兒同框的時候,這樣一個純粹單一的色調,不奪運動員的風采,把主角的位置讓給運動員,更好地展現他們的精神面貌。”

在設計這件禮服時,創作團隊也從此前許多大型賽會的頒獎禮服中尋找靈感。“讓我印象比較深的是2008年奧運會的青花瓷禮服,當時熱度頗高。包括我也看了此前十四運會的禮服設計,它是采用了秦嶺青山綠水的概念。”曲晶表示,這也讓團隊更加堅定了在設計中突出中華民族傳統和現代時尚結合的方向,因此最終在核心載體上選擇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馬面裙。
“林棲作為國內首批‘馬面裙非遺技藝傳承人’之一,其傳承的技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正是結合了這一承載著高度文化認同的符號,將其創新性地融入體育賽事的頒獎禮服設計之中。”
其名稱“馬面”源於古代建築術語,指城墻上的梯形防御結構“馬面”,裙裝設計正是借鑒了其外形特點。傳統的馬面裙紋樣豐富,如獅子滾繡球、百蝶穿花、海水雲崖紋等等,體現了“有紋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文化內涵。
“我們希望通過與全運會攜手,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體育精神,以全運為平台展現非遺華彩,以灣區氣象賦能文化傳承。”曲晶表示,未來期待更多非遺項目如馬面裙、粵繡等走出“展櫃”,融入日常穿搭——同學聚會、逛街旅行、工作生活,“讓非遺真正成為觸手可及的文化符號”。
在即將到來的十五運會賽場上,這些凝聚文化匠心與時代精神的頒獎禮服,將與運動員的榮耀時刻交相輝映,共同書寫粵港澳大灣區全運會的輝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