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Z世代的文化自覺與消費模式變化驅動下,IP(知識產權)經濟迅速崛起,成為內地與香港零售業逆市求生的新動力。近年無論是《黑神話:悟空》的神話敘事,還是Labubu、Chiikawa等動漫潮玩角色,皆成功跨界轉化為商品、展覽、收藏品,形成兼具情緒價值與商業潛力的「情緒快消品」與「文化資產」。
周大福試水IP聯乘 開拓年輕消費圈層
本港珠寶龍頭周大福近日與多個熱門IP聯乘,包括備受關注的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日本人氣角色Chiikawa及迪士尼公主系列,推出手鐲、吊墜等黃金飾品,價格介乎數千至逾5.7萬元。據集團首席數碼官張宏光表示,有關合作成功吸引男性消費者,未來將進一步擴展至更多IP群體。
同樣掀起話題的還有麥當勞與Chiikawa聯名套餐,引發全港搶購熱潮,紙餐具更在二手平台炒賣,證明IP聯名不僅能提升銷量,更可催化品牌熱度與情感連結。
原創IP + 內地供應鏈 港創意找尋「伯樂」
香港擁有豐富的設計人才與漫畫、插畫、角色創作基礎,過往如黃玉郎漫畫、麥兜、老夫子皆廣受華語世界歡迎。但中文大學學者莊太量指出,原創者往往面對資金、量產及渠道上的限制,需透過與內地大型文創企業合作,借助其成熟供應鏈與跨境電商平台,將IP快速商品化,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文化品牌。
中國傳媒大學學者亦指,內地潮玩產業正從「小眾收藏」轉向「大眾消費」,為港設計師提供從構思到量產的高效轉化平台,盲盒經濟、限量發售等模式激發消費者的參與與收藏欲。
文化敘事 x 經濟轉化 共創品牌價值鏈
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在未正式上市前已完成10多個IP授權合作,發售後更迅速推出毛公仔、徽章、襪子等週邊產品,構建沉浸式東方敘事與跨界聯名的營銷矩陣。泡泡瑪特旗下Labubu亦憑藉「醜萌」外型與獨特性格,配合限量盲盒與展覽,成功打造情緒共鳴型IP,典藏手辦價格更於二手市場炒至數千元。
IP經濟不僅帶來銷售效益,更延伸出法律、行銷、設計、製造、電商等多元產業鏈。浸會大學副教授麥萃才指出,政府若能在知識產權保護、文創比賽、註冊便利化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將有助香港建立完整IP產業生態圈。
情緒價值驅動 消費文化重構
根據國際授權業協會數據,2023年中國IP零售總額近1,000億元人民幣,成為全球第四大市場,但人均消費僅為美國的六十分之一,增長潛力巨大。MobTech研究亦指出,Z世代重視商品所傳遞的文化認同與情緒意涵,「講故事」與「創角色」已成品牌與消費者連結的重要介面。
未來,能把「快消品」轉化為「文化資產」的IP營運模式,將主導潮流走向。對香港零售業而言,善用設計優勢與跨境合作機會,擁抱IP經濟,或許正是一條轉型突圍的可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