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ps;

會員動態|香港紡織商會常務副會長、LAFAVEUR 蕓想品牌創始人關淑敏在 2025 Intertextile FORUM 紡織論壇分享

6 月 11 日, “2025 Intertextile FORUM 紡織論壇”在大灣區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開展首日圓滿舉辦。本次論壇以“供應鏈重構:數智賦能 韌性破局”為主題,匯聚產業領袖、企業標桿以及品牌先鋒,共同探討數智化浪潮下紡織供應鏈的轉型路徑與未來機遇,為中國紡織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1
intertextile forum
供應鏈重構 勾勒數智轉型藍圖
2025 年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紡織產業在“雙循環”新格局下重塑全球競爭力的關鍵節點。

面向未來覆雜的國際形勢和激烈的商貿競爭,圍繞行業數智化與供應鏈發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會長徐迎新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全球的經貿格局正經歷深刻的變革,紡織行業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也迎來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
行業首先要強化創新引領,深化數智融合,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構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先進制造能力,構建數字化融合發展生態。其次要內外統籌協同,構建安全布局體系,著力打造“大中小融通、產業鏈安全、現代化集群布局”的產業組織形態。強化國內區域協同,促進產業資源在區域間有序流動、高效配置。深化國際合作,依托RCEP 與“一帶一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高效。第三點則是隨著行業在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應用面不斷擴大,清潔能源利用比重上升。未來應堅持綠色引領,踐行可持續發展,構建“環境友好、社會和諧、治理完善”的產業體系。最後,在未來行業仍然需要成為保障國際供應鏈穩定運行的核心力量;應深化開放協

作,凝聚行業合力,堅持高質量發展對外貿易與投資,與全球紡織行業主要相關方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在國際合作中加深了解和互信;持續高水平參與“一帶一路”共建合作,打造“中國+沿線”快速反應制造體系。以確定性高質量發展應對不確定性。

2
intertextile forum
開拓多元市場,打造數智化供應鏈新優勢

在本屆論壇的“主題對話”環節中,來自各企業的優秀同仁圍繞在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的浪潮之下,企業如何借助像 5G、互聯網、雲計算等數智化技術來重塑產品力以及企業應如何深入挖掘並利用灣區資源優勢,通過區域內緊密合作和協同聯動,實現供應鏈的優化配置和高效運作等問題各抒己見,貢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頭腦風暴。

香港紡織商會常務副會長、LAFAVEUR 蕓想品牌創始人關淑敏受邀參加活動,並結合自身經驗分享。

她表示,投身紡織服裝行業 30 余年,十年前意識到中國缺乏自主品牌(“卡脖子”問題),長期依賴外貿代工。為突破困境,創立“蕓想”品牌,十年間共打造 5 個品牌,目標是建立多品牌集合平台,以品牌賦能供應鏈,通過自有品牌提升行業話語權,幫助供應鏈合作夥伴打開市場。


“疫情期間,我們專注高端定制與面料研發,並在廣州中大門設立總部。”關淑敏表示,依托中大門以及廣東省完善的全產業鏈和供應鏈資源,蕓想參與了 13 場行業活動,2024 年僅在中國國際時裝周就舉辦了 4 場發布,獲同行支持,兩年內推出 300 多套新款服裝。
她表示,如今蕓想不僅是一個品牌,更已經成為供應鏈樞紐,吸引年輕品牌及國際客戶合作,提供設計、快單生產及供應鏈優化服務。
“香港一定要發揮在時尚產業中的國際級水準、設計視野的廣度以及作為全球終端市場聯系人的獨特角色。”她認為,依托香港的世界級設計視野與國際聯系,結合大灣區,特別是廣東省頂尖的供應鏈效率、高端制造能力和日益成熟的產業生態,中國時尚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當前關鍵在於通過強有力的品牌營銷將優勢轉化為市場影響力,並積極投身產學研合作培養人才,同時珍視並善用“中國速度”這一全球稀缺資源,以贏得未來年輕消費市場。

3
intertextile forum
展望未來:以開放創新擁抱變局
隨著“十四五”規劃進入收官階段,中國紡織行業正站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面對全球供應鏈深度調整,中國紡織業更需以更開放的姿態整合資源,以更創新的技術驅動變革,為全球產業升級提供中國方案。緊緊圍繞“科技、時尚、綠色、健康”,為行業供應鏈邁向 “數智化、韌性化、全球化”注入強勁動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