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紡織報訊】香港零售業持續調整,2025年4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289億港元,按年下跌2.3%,創2022年10月以來新低,但跌幅較3月收窄,且為連續14個月下跌中最小跌幅;總銷貨數量則跌3.3%。業界認為,低基數效應及部分類別回穩跡象顯示市場正逐步觸底。
📉 核心數據透視
品類分化加劇:
重災區:耐用消費品銷貨價值暴跌22.9%,其中汽車及零件挫53.4%,家具及固定裝置跌16.7%;
改善品類:珠寶首飾鐘表跌幅收窄至1.7%,藥物及化妝品逆勢增7.2%,百貨公司貨品升2.1%;
消費剛需:食品及煙酒銷售維持3%增長,但升幅放緩。
線上銷售疲軟:
4月零售網銷占比8.1%,價值23億港元,按年跌3.5%,反映線上渠道未能彌補整體缺口。
🧐 下跌主因解析
外遊分流消費:覆活節長假期間港人外遊增多,疊加內地無長假致旅客減少;
貿易戰沖擊信心:4月初中美關稅戰升級拖累股市,抑制本地消費意欲;
結構性轉型陣痛:旅客消費模式轉向體驗式(如打卡觀光),奢侈品需求持續弱化。
📈 觸底回升的三大信號
基數效應顯現: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指出,4月數據已進入“低基數狀態”,更多類別有望企穩或微增,預示跌幅將逐步收窄。
五月回暖跡象:
約四成零售商反饋5月銷貨額回升(單位數至低雙位數升幅),集中於化妝品、電器及超市等民生相關品類。
政策與活動驅動:
盛事經濟發力:啟德體育園等新場館啟用,下半年逾210項盛事預計帶動43億經濟增加值;
免稅政策加碼:內地旅客攜行李免稅額提升至1.2萬元人民幣,刺激高端消費;
港股回暖提振信心:股市反彈或產生財富效應,改善短期消費氣氛。
🏙️ 政府與業界前瞻
官方定調“回穩”:政府發言人強調零售業呈回穩跡象,未來需借力旅遊盛事及內地經濟穩增長提振消費,但需應對模式轉型挑戰。
協會預判“見底”:謝邱安儀認為,若地緣政治趨穩,4月可能是年內低谷,下半年傳統節日及盛事有望帶動微升。
機構謹慎樂觀:大新銀行溫嘉煒預計2025年零售表現“大致持平”,短期依賴大型活動與股市支撐,中長期仍受北上消費及旅客模式轉變制約。
💎 結語:轉型陣痛中的曙光
香港零售業正經歷從“購物天堂”向“體驗經濟”的艱難轉身。4月數據雖創三年新低,但跌幅收窄、品類分化中民生消費堅挺,疊加政策紅利與盛事引擎啟動,市場底部形態逐漸清晰。能否實現可持續覆蘇,仍取決於貿易環境穩定、本地創收能力提升及業態創新速度。
(綜合傳媒報導及政府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