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科技高峰會」於2024年8月在利豐舉行,利豐供應鏈上的眾多供應商和買家齊聚香港,進行為期數天的商務會議。峰會讓供應鏈各方就共同關心的話題交換意見。一些參與者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的Charles Fine教授、彪馬的Anne Laure-Desours、印尼Busana Apparel Group的Sunil Shewakramani、IFC的 Kim See Lim、Cobalt的Roger Chan 和LF Group的Phi。

論壇的一個焦點是「永續發展作為商業策略」。以下是小組成員和演講者的一些評論:
1. 發言者認為今天僅靠品質、成本和速度競爭已經不足夠了。90%受訪跨國公司的老總表示,永續發展是前進的方向,他們不會從不符合ESG要求的供應商購買產品。永續發展不僅具有前瞻性,還能帶來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永續性也能為公司提供了競爭優勢。
2. 許多永續發展的ESG投資,透過適當的融資,可以成為一項可以在兩三年內收回成本的好項目。
3. 永續發展必須自上而下進行。客戶從不會為永續發展買單。綠色產品必須和其他人的價格一樣。對於顧客來說,最重要不是最便宜的價格,而是合適的價格。
4. 不要用投資回報率來衡量對永續發展的ESG投資。一位供應商說,最初他們只是想建立競爭力,及僱用更多工人而已。後來他們發現ESG的內部改進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例如紡織品回收就必須依賴外部資源。具體地分析碳排放,Tier 1頂多可減少20%,Tier 2可減少50%,Tier 3可再減少30%。若需要有顯著的效果,所有供應商都必須同心協力,透過同樣的平台,每人都各司其職,那麼總量減少就會變得更大。
5. 知名品牌將來如何和 SHEIN、抖音店鋪競爭呢?關鍵是庫存管理,現在到年底有 10-30% 未售出庫存的情況並不罕見。
6. 如何將永續發展轉化為商業目標?
1)服裝設計不是命中就是失敗,從來都沒有保證成功的可能。
2) 趨勢估算有助於減少過度庫存,多餘的庫存最終還是去填埋。
3)比較有效的方法是盡量縮短交貨時間,不是為明年下訂單,而是盡可能晚下訂單。
我們面臨一個全球新形勢, 貿易格局分散,香港如何成為統籌供應鏈的增值平台?這需要很多人的努力。
香港紡織商會董事鄭君威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