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主要市場需求走弱、供應鏈調整等諸多不利條件,今年前6個月,中國服裝(含衣著附件,下同)累計出口額為768億美元,同比下降4.1%,但中國服裝企業通過積極拓展新興市場、開創貿易新模式的方式,穩定了出口規模,與疫情前相比,我國服裝出口仍處歷史較高水平。
一、多重因素導致出口降幅擴大
服裝出口同比降幅擴大背後主要由四個因素推動。一是去年同期的高基數,2022年6月是疫情後復工復產推動較快的月份。二是前期積壓訂單效應結束。3-4月集中出貨,出口雙位數增長大超市場預期,但5月開始積壓訂單出運結束,出口進入下行區間。三是海外需求仍在放緩,超預期的只是放緩的速度和程度。四是全球供應鍊格局調整加速,導致我國出口結構發生重要變化,對美國、歐盟等傳統市場出口下滑明顯。
二、主要品類出口冷暖不一
1-6月,西服便服套裝出口增長7.6%,圍巾/領帶/手帕出口大幅增長20.1%,胸衣、襪類出口均微增1%。其他主要服裝品類出口均有不同幅度下降,其中毛衫、內衣/睡衣、運動服、嬰兒服裝出口降幅較大,分別下降12%、9.1%、9.9%和21.9%。
三、新興市場表現亮眼,傳統市場比重逐步下降
受國際貿易大環境影響,我國服裝出口正在經歷結構性調整。對美國、歐盟、日本的出口份額逐步下降,與此同時,對東盟、韓國、澳大利亞、俄羅斯、中亞等新興市場出口表現亮眼,逐步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新亮點。
總體來看,今年下半年服裝出口壓力仍然較大,但一些有利因素也逐步明朗。從拉升因素看:一是中國政府政策持續發力,眾多貿易新規實施落地,以及部分貿易協定生效,共同推動出口回穩。二是國際航班正在逐步恢復,人員跨國流動能推進今年展會順利開展,帶動新訂單修復。三是目前海外庫存逐步消化後,海外補庫需求回升,會撬動今年新訂單釋放。從出口壓低因素來看:一是國際市場經濟難有起色,需求仍未得到明顯改善。 IMF預計約93%的發達經濟體在2023年的經濟增速將放緩。二是全球供應鏈持續調整,發達國家自華採購減少,我保持現有市場份額存在較大困難。
未來,服裝出口行業一方面要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高附加值產品份額穩中有升,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減緩中低端產品的份額下滑。一方面要努力穩定傳統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也要踐行市場多元化戰略,避免過度依賴發達國家或單一市場所產生的風險。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