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退減,全面通關,令百業逢春生機處處,全速踏入復常之路。紡織及製衣界同仁已經付諸行動,今年將以「增強香港發展動能,打造世界時裝之都」為主題,舉辦一連串業界盛事,向外宣告「香港復常」。
2月,業界以兩場活動打響頭炮,其中「香港國際毛皮時裝展覽會」屬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行業盛事之一,疫後首次搬回香港主場。三日會期成功吸引超過來自全球的商家來臨參觀及採購,再次擦亮香港「時裝之都」的金漆招牌。展覽開幕日舉行的「皮草之夜2023」時裝表演除了是業界的時尚指標,亦是國際間重量級商業夥伴交流的盛會。 有行家表示,今次活動成功呈現香港重返國際舞台,又十分期待下半年舉行的各項業界盛事,再次迎來四方客。
港商進攻國內大循環不容易
除了聯通國際,筆者認為香港與內地緊密聯繫更是不可取替的獨特優勢。二月通關之初,筆者到深圳和東莞考察,有港商覷準國內大循環的機遇,成功開拓內銷市場。
經歷疫情轉變,消費力強勁的內地市場逐漸抬頭,電商或直播帶貨的模式廣泛流行,亦改變了消費者的習慣,客人不僅要求性價比高,更期望廠家最短時間內提供又多又新的現成產品。不少港商想進攻內地市場,卻難以入手。原因之一,過往港商以出口為主,主力歐美市場,客人提供設計予廠家生產,較重視品質耐用。對港商來說,由出口轉攻內銷並不容易,在產品設計和生產模式等環節均須作出調整。
誰願意轉型,誰就是贏家
筆者認為「誰願意轉型,誰就是贏家」,在後疫情時期更加合用。該港商早已獨具慧眼,與內地高等院校合作,在深圳成立研發團隊,進行物料檢測、研發新技術和新產品,並且投資在廣東省設立全自動化廠房,專門針對內地市場。另外,本著由科研帶動產品的精神,港商將布料成型的新技術跨行業應用在電子產品之上,客戶群成功擴展至世界一流的科技巨企,在疫情期間開拓一條新出路。這是港商敢於求變,渡過疫情難關的成功例子。

倡設大灣區紡織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