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討論生物基紡織纖維的生產概述,生物基紡織纖維基本可分為:
主要以棉、毛、絲、麻等纖維為代表的生物基原生纖維,它們視作「可持續纖維」,以有機標準種植,不使用合成有毒殺蟲劑、合成肥料或基因工程,例如有機棉。生物基原生纖維以有機肥、生物防治病蟲害、自然耕作管理為主,不使用化學製品;從種子到農產品全天然無污染生產,符合全球有機紡織品認證標準(簡稱「GOTS」)。目的是確保有機紡織品從收穫、到原材料、到加工以及到最後產品包裝的規範性,以便給最終的消費者帶來可信賴的產品。
生物基再生纖維是以天然動植物為原料,經過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分解及改性製成紡絲溶液,然後通過適當的紡絲工藝製成的纖維。主要以竹漿、麻漿纖維、蛋白纖維、海藻纖維、甲殼素等纖維。例如,殼聚糖纖維(Chitosan Fibre),原料是來自甲殼素(Chitin),甲殼素廣泛存在於蝦、蟹、昆蟲的外殼,以及藻類的細胞壁中,是地球上除纖維素以外的第二大有機資源。現今採用生物方法,利用特定細菌、酶等將從甲殼素生產至殼聚醣,進行脫鹽、脫蛋白、脫乙醯化等工序,再經紡絲成殼聚糖纖維。殼聚糖纖維生產商包括:國內即發集團、華興集團等。
生物基合成纖維的原料來源於生物基材料,主要以聚乳酸、聚羥基鏈烷酸酯(PHA)等生物質合成纖維,已突破關鍵技術,我國部分產品產能及素質在世界領先地位,例如聚乳酸纖維(Polylactic Acid Fibre),是由生物質原料如玉米、甜菜、蔗糖、秸稈等,經微生物發酵而從植物澱粉轉化葡萄糖、乳酸,通過乳酸聚合,轉變成聚乳酸聚合物,通過紡絲的方法制備的新型綠色纖維。聚乳酸纖維生產商包括:國內海正生物材料、恒天纖維集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