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ps;

152期-再生纖維素纖維發展

再生纖維素纖維是常用的紡織纖維,僅次於滌綸和棉花。有別於石油基合成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是從木漿或其他植物基材料中獲取,當由這種材料製成的紡織物使用壽命完結,產品既可生物降解,亦可透過回收過程,重新成為有用的材料,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有關纖維素纖維的創新和研究工作主要集中於纖維素來源和加工技術兩方面。 傳統上,木漿是再生纖維素的唯一來源,近年透過研發,可以把紡織棉廢料轉化為再生纖維素纖維,或從麥杆、毛竹等纖維素來源中提取纖維素。工藝技術方面主要創新來自開發氫氧化鈉-尿素、離子液體等影響較溫和的溶劑系統,並且探索透過物理工藝來生產纖維素纖維。目前,已經產業化的創新有:

  • 日本公司Asahi Kasei 以Bemberg 品牌銷售的銅氨人造絲,原材料全部來自消費前棉短絨製成的銅氨纖維,年產達17,000 噸,主要應用於西裝裡料和輕質透視服裝;
  • Lenzing的RefibraTM可以使用三成回收棉漿來生產萊賽爾纖維;
  • Birla Cellulose 的Liva Reviva 粘膠八成的纖維來自木漿,兩成來自消費前紡織廢料;
  • 賽得利的 Finex 纖維素纖維使用的材料80-95%來自木漿,其餘的同樣來自消費前紡織廢料;
  • 由瑞典 KTH 皇家理工學院開發的Renewcell是一種名為 Circulose 的粕漿,材料源於廢舊紡織品和由棉花及纖維素纖維製成的消費後服裝。


此外,由公共機構、初創公司、研究機構、製造商和品牌合作的「Full Circle Textiles 項目:擴大纖維素回收的創新」探索使用紡織廢料作為製造纖維素纖維原料的可行性,並協助擴大從回收紡織廢料中提取的纖維素纖維的生產規模,生產出來的纖維材應用於開雲集團、PVH 和 Target 的服裝製造供應鏈。另一項目叫做新棉花項目(New Cotton Project)從收集和分類紡織廢料中開發出再生人造纖維素纖維,外觀和手感皆似棉花。

2016年起,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研究團隊針對回收混紡織物材料的挑戰,展開如何把棉和滌綸這兩種物料從混紡織物中分離和回收,並就分離出來的纖維素顆粒作為再生纖維素的原材料進行功能性纖維素纖維的開發。此外,研發中心亦和中國紡織科學院合作,成功測試在Lyocell紡絲過程中添加回收纖維素顆粒,得到乾濕強度都滿意的纖維。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總監(項目發展)姚磊博士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