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ps;

151期-邁向創新及科技發展(十一):生物基化學纖維發展 (上)

每年人們都扔掉大量廢舊紡織品,而目前大多的舊衣處理仍採用堆填或焚燒的方式,都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雖然回收廢舊衣物,能夠促進資源的循環再用,但在實際過程中,社會尚未建立有效的廢舊衣物回收、處理、加工和再利用方面的系統和運行模式,況且,合成纖維如聚酯纖維(滌綸)、聚醯胺纖維(錦綸)等的回收再用,會令「微塑膠(Microplastics)」持續衍生,影響生態環境及人類健康。

隨著技術的進步,科技人員已經推出了基本上由被稱為生物纖維的可再生資源生產的纖維。這些生物纖維在其製造階段也更具可生物降解性、可堆肥性和環保性,可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什麼是生物基紡織纖維(Bio-based Textile Fibre)?

「生物基」是指全部或部分來源於生物質:例如植物和蔬菜等的材料,來替代石油等來源。生物質紡織纖維基本可分為:

(a)    生物質原生纖維:主要以棉、毛、絲、麻等纖維為代表的生物質原生纖維,雖然它們可生物降解,但可能不被視為可持續纖維,因為它們不是在有機標準種植,會使用合成有毒殺蟲劑、合成肥料或基因工程;

(b)    生物質再生纖維:主要以竹漿、麻漿纖維、蛋白纖維、海藻纖維、甲殼素等纖維,直接溶劑法纖維素纖維等生物質再生纖維迅速發展;

(c)    生物質合成纖維:主要以PLA(聚乳酸)、PHA(聚羥基鏈烷酸酯)等生物質合成纖維已突破關鍵技術,我國部分產品產能及素質在世界領先地位。

我們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基紡織纖維並不意味著一定可生物降解。有些生物材料是可生物降解的,例如PLA、PHA等,但有些生物基紡織纖維則不是,例如生物基尼龍如(PA56)或生物基聚酯如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此外,儘管來自石油來源的大多數合成纖維是不可生物降解的,但有些可生物降解材料的一個例子是PBAT(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香港紡織商會榮譽顧問何繼超博士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