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ps;

150期-成立廿五載 紡織商會與會員共創光輝前路

1997年6月,香港紡織商會成立,轉眼已25周年。

成立香港紡織商會的原因,和紡織品配額制度取消有關。70、80年代,紡織業佔香港出口百分之50,是重要的行業。1997年,由於知道2005年起全球配額將被取消,行業將面對新的困難,於是成立商會,與內地機構提出意見及解決困難。

當年加入商會會員參與的業務很多元化,有紡紗、印染、織布、製衣,也有做帽、做鞋、做袋,所以在行業的代表性非常高。行內很多精英一起推動會務,令紡織商會有今天的成就,多得大家支持和鼓勵。

2011年,商會就內地與香港經貿合作項目簽約,當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是簽署儀式的見證人之一,足證商會地位和重要性。

紡織商會成立25周年 發揚光大

25年來,製衣業面臨很大改變,無論銷售渠道、市場位置、生產基地,業界正在急速地改變,但我始終相信,人們對服裝永遠有需求,代表這行業仍有發展機會。希望紡織業人士能思考自己能做什麼突破,令這個行業仍然能夠發揚光大。

香港紡織業的地位角色其實不斷改變,隨着國內成本增加,生產地點轉移改變,對香港本身業務架構轉變非常大。香港由一個生產中心變為採購中心,甚至現在變成產品開發、設計及創新中心。

此外,我也想提提令我們商會自豪的《香港紡織報》。當年港商出口受歐美限制,面臨很大困難,要與內地機構互補求存,當時港商不懂處理外發加工的過程,以及海關手續、出口轉口的問題,《香港紡織報》登場成為業界交流平台。後來有重要的資訊都可刊登於紡織報提示業界,是向同業傳播資訊的重要工具。我們亦在《香港紡織報》上提出意見,希望特區政府、內地政府及商務部重視我們的困難。

紡織界支持新一屆政府

香港近年面對嚴峻挑戰,通關、經濟及民生等議題備受關注。而在此關鍵時刻,需要一位信念堅定、有承擔、執行力強的行政長官,組織有能力的管治團隊,為香港發展創造有利環境,緊握融入國家發展的新機遇,破解經濟民生的深層次矛盾,帶領香港走出疫情陰霾。

我們期望新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以「剛柔並重」的作風團結社會各界,制定政策以改善民生及提振經濟,帶領香港盡快走出疫情陰霾,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李先生擔任保安局局長期間,曾在香港紡織業聯會和香港紡織商會舉行的座談會上,與超過40名業界人士會面。李先生善於聆聽各方意見,兼耐心了解業界的看法,足見與工商界溝通良好,相信他可以團結各工商專業領域,共同為香港發展謀定策略。

對新一屆政府的期望

有賴於當年特區政府撥款成立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帶動了業界新的元素,將產品提升。希望將來政府、學界、業界可以更多的交流。研發中心對我們非常重要,目前世界競爭激烈,只有在產品開發,包括設計、創新、科研及採購多下功夫,才能走出一條生存之路。另外,建立自己的品牌,以及網上貿易和服務,也是一條可發展的路。

本集團的發展策略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相信也可為業界參考。亦期望新一屆特區政府可以帶領業界走出去,到發展中國家開拓商機。

最後,我祝福紡織業界蓬勃發展,香港紡織商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繼續將業界團結在一起,將香港紡織製衣業帶到另一個高峰,並祝《香港紡織報》為業界帶來更多有用的資訊,促進業界發展。

香港紡織商會創會會長、永遠榮譽會長、旭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釗博士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