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ps;

144期-RCEP為區內經濟助燃 香港勿失良機

正當全球貿易壁壘主義抬頭之際,由中國牽頭,亞太地區多國倡議多年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於本月正式簽署,有利亞洲區內貿易增長及疫後經濟復甦。2018年開始,筆者多次向國家和特區政府建議,爭取香港加入RCEP。筆者希望,特區政府加倍著緊,早日爭取加入,並搶先以RCEP角度規劃經濟,為本港開拓新的商機。

由中日韓、東盟10國、澳洲、新西蘭組成的RCEP,令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形成一體化大市場。除澳洲外,其餘14個RCEP成員國都是「一帶一路」的成員國。RCEP涵蓋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市場准入,也包括貿易便利化、電子商務等大量規則內容,打造出一個全球曯目的超級經濟圈,拉動全球經濟增長。

RCEP成員國分工明確,互補性高,引發區內的供應鏈重整。例如日韓的高端機器設備,是中國某些產業所需的。協定中有關知識產權的條款,也將消除日本、韓國對投資中國市場的疑慮。部份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將持續轉移至東盟國家。彼此擴大開放帶來競爭,也會激發進步和發展。在此大變局下,香港不能也不應做「局外人」。

從地理位置看,香港位處於幾乎是RCEP各成員國的中心點。香港是一個免稅港,並在簽證,金融、法制、交通物流等多方面都有優勢,香港與15個RCEP成員國的雙邊貨物貿易總額超過7千6百億美元,並與其中13國有同類型自由貿易協定,極具條件融入RCEP。

從宏觀角度看,世界格局急刻變化,新冠疫情未明朗且中美貿易關係緊張,都推動全球供應鏈重組,港商固然無法獨善其身。隨着「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成員國與中國之間的經濟聯繫將會愈顯緊密,而中國所能發揮的影響力愈來愈重要,背靠祖國的香港,應著手準備加入RCEP,成為國家與成員國之間強而有力的「聯繫人」、「促成者」。

首先,香港一直擔當外資進入中國的重要門戶角色,其中內地與東盟經貿往來,目前經香港轉口的便佔了10%。RCEP簽署後,成員國之間的貨物經香港轉口,是否可以根據協定條款免關稅呢?香港宜盡快加入協定,消除此不確定性。

近年有不少生產廠家進駐東盟國家,然而這些地區往往卻欠缺足夠的資金及投資,以及基建方面相對落後。香港在金融方面擁有專業人才及完善的法規制度,連續多年在全球新股集資金額中稱冠,在融資和投資方面可以貢獻香港所長,吸引日韓、東南亞企業來港上市集資,成為RCEP的金融中心。

根據協定,貨物貿易零關稅產品數,整體上超過90%,且涵蓋供應鏈上至下游,所以一旦香港加入RCEP,國內品牌與港企攜手「走出去」,考慮直接到享受關稅優惠較多的成員國開拓業務,打開新市場。不難想像,隨著中國往東南亞的鐵路落成啟用,貨流人流通暢,再配合區內龐大的消費群,有助促進國家雙循環中的外循環推動經濟作用。

根據協定,各成員國有責任促進各締約方之間的電子商務,而且不對締約國之間的電子商務徵收關稅。值得留意的是,本港擁有極大的航空物流優勢,事關飛往RCEP成員國航班非常多,有條件爭取成為區內跨境電商航運貨物中心。

特首在施政報告表示,將爭取香港成為協定生效後,第一批加入的經濟體。在國家支持下,筆者相信香港很大機會加入RCEP,未來香港企業可以透過自由貿易協定打通新的市場脈絡,聯同中國地區和東南亞地區這兩塊最具潛力的市場,為香港經濟發掘更多增長點。特區政府應加緊準備,從RCEP角度佈陣經濟發展,香港企業及專業服務界亦要部署新形勢,勿失良機。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 陳亨利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