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ps;

140期-紡織新技術—探討紡織生產過程微塑料釋放的問題

微塑料問題在過去幾年逐漸受到關注,有調查發現93%的瓶裝水和90%餐桌鹽均發現微塑料。全球不少水域和地區亦有發現微塑料,影響生態。微塑料對魚類、貝殼類、鳥類等生物的影響顯而易見,並已經進入人類食物鏈。雖然,目前未有結論證明微塑料影響人體健康,但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需要進一步研究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探討如何減輕人類暴露在微塑料的環境中。

紡織品中,以石油為原材料的合成纖維佔全球纖維市場超過55%的份額。合成纖維耐用,易打理,需求日益擴大,成為普及的紡織材料。來自合成纖維、小於5毫米的微纖維佔海洋環境中微塑料的35%,主要源於服裝及家用紡織品的生產、使用及棄置。目前,不少研究也探討合成纖維在洗滌過程中微塑料釋放的問題,有建議通過選擇紡織品纖維種類、裁剪、縫線方法,及安裝洗衣機過濾裝置來改善這問題。

不過,暫時對紡織品生產過程中微塑料釋放問題的研究並不足夠。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進行一個研究項目,探究合成纖維紡織品紡紗、織布、印染、後整、成衣等生產過程中微塑料的釋放情況,在生產空間的空氣、塵土及廢水中取樣分析,掌握微塑料釋放情況,結合生產狀況及條件,分析微塑料生產原因及釋放機制,提出管理及改善建議。研發中心希望透過這研究,讓業界及社會了解紡織品生產過程中的微塑料釋放問題,從而進一步管理及控制,改善紡織行業可持續化發展。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總監(項目發展)姚磊博士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