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米蘭,2025中意時尚峰會於達·芬奇國家科學技術博物館成功召開。恰逢中意建交55周年與中歐建交50周年的歷史性時刻,峰會以“共創中意時尚合作新未來”為主題開啟,一邊是意大利的百年工坊底蘊,一邊是中國的新消費浪潮,兩種衡量世界時尚的“尺度”,在達·芬奇國家科學技術博物館內首次實現同頻共振。

本次峰會在意大利外交與國際合作部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鼎力支持下,由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意大利時尚配飾工業聯合會、意大利手工藝部門和中小型企業國家聯盟共同主辦。
峰會現場中意兩國時尚核心代表齊聚,中國駐米蘭總領事館經濟商務處參讚耿協威,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執行主席楊健以及知名服裝企業、設計師、地方協會的代表匯聚於此。意方代表同樣陣容鼎盛,來自意大利全國及國際企業委員會、CLASS EDITORI 媒體集團、KITON公司、PITTI IMMAGINE集團、TOD’S集團、意大利時尚配飾工業聯合會、BRUNELLO CUCINELLI公司、意大利時尚工業聯合會等機構與企業的嘉賓悉數到場。東西方思想在此交匯碰撞,共同開啟了一段關於美學、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

文明相遇,共繪戰略新圖景

意大利全國及國際企業委員會主席Domenico Piccolo
意大利全國及國際企業委員會主席Domenico Piccolo表示,“中國是意大利至關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我們跨越百年的交流與合作歷程始終受到兩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他堅信以“共贏”為核心的夥伴關系,正在為兩國產業合作築牢堅實根基,並表示將繼續推動建設合作橋梁,促進全方位、多層次的產業協作,讓意中合作之花綻放得更加絢爛。

中國駐米蘭總領事館經濟商務處參讚耿協威
中國駐米蘭總領事館經濟商務處參讚耿協威在峰會發言中指出:“意大利時尚產業2024年自中國進口7.79億歐元,中國穩居意最大進口來源國;同時意對華出口7.77億歐元,實現20%的強勁增長,這組數據彰顯了中意時尚貿易高平衡性。”他強調,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服裝生產國,中國品牌在數字化、面料科技等多領域的突破,與意大利在創意設計、品牌積澱方面的底蘊形成戰略互補,推動中意合作邁向產業鏈深度融合新階段。

CLASS EDITORI 媒體集團CEO、主編Paolo Panerai
CLASS EDITORI 媒體集團CEO、主編Paolo Panerai分享:“早在數十年前,我們就開始致力於搭建中意時尚交流的橋梁,如今看到兩國攜手邁向更深遠的合作非常欣喜。”他特別強調,中意兩國在文化傳承與審美風格上的深厚淵源,為合作奠定了獨特基礎。媒體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將繼續深度支持兩國在創意設計、品牌傳播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闡述全球時尚格局時強調:“中國服裝,融入全球、服務全球,是世界時尚版圖的重要一極。今年以來,面對覆雜外部環境中國服裝產業實現穩健發展。在當前世界經濟的挑戰下,強化合作是必由之路。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正圍繞‘科技、時尚、綠色、健康’加速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為中意合作開辟全新空間。”作為行動指南,孫瑞哲提出三點倡議:面向未來,共築“創新共同體”;聚焦發展,共建“產業共同體”;以人為本,共享“價值共同體”。

KITON公司CEO及男裝創意總監、PITTI IMMAGINE 集團主席Antonio De Matteis(左一)
KITON公司CEO及男裝創意總監、PITTI IMMAGINE 集團主席Antonio De Matteis認為:“中國是全球時尚格局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其市場活力與創新潛力為國際品牌帶來持續機遇。深耕中國市場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這需要企業具備長遠眼光與堅定決心。”作為PITTI IMMAGINE的掌舵人,其始終致力於構建一個多元、包容的時尚平台,期待與中國夥伴更加深化交流,共同匯聚全球時尚創新力量推動產業發展。
洞見交匯,聚焦市場新動能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以“變革叠代”為核心關鍵詞闡述中國服裝市場的“三新”特征:“一是新市場,中國服裝市場實現數字化全面滲透,層次多元,梯度發展;二是新消費,中國消費者觀念轉變,需求多元,消費升級加快,熱點不斷湧現;三是新零售,渠道和營銷模式持續叠代蘊含著巨大增長空間,新媒體、新電商蓬勃發展,新賽道、新物種不斷湧現。”他表示,中國市場的巨大體量和巨大潛力,為中意時尚產業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期待雙方共同把握市場機遇,共創新未來。

TOD’S集團主席和CEO Diego Della Valle(左一)
TOD’S集團主席和CEO Diego Della Valle在闡述中國市場戰略時強調:“中國是全球最具戰略意義的市場之一,TOD’S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的意大利品牌之一,我們始終堅信其長期增長潛力。這得益於中國消費者極為重視品牌真實性與文化尊重並且對高品質與精湛工藝高度認可。”他指出,中國已成為全球時尚產業的新參照點,為更好地響應年輕一代消費需求,TOD’S正積極推動品牌煥新與產品創新。

意大利時尚配飾工業聯合會主席Giovanna Ceolini
意大利時尚配飾工業聯合會主席Giovanna Ceolini從行業高度剖析了合作前景:“在全球不確定性持續存在的背景下,中國市場已展現出顯著的覆蘇勢頭與增長韌性,為國際品牌提供了重要機遇。”她強調,深入理解中國消費者的文化偏好、建立高效的分銷物流體系、精心規劃價格策略是品牌在中國市場成功布局的關鍵。唯有通過緊密協作、雙向適應,才能在變化的市場中贏得成功。

太平鳥集團董事長張江平
太平鳥集團董事長張江平表示數字時代背景下,品牌創新已從“可選項”變為“必選項”:“太平鳥自2021年啟動數字化轉型,目前已構建覆蓋全鏈路的數字化體系,完成了35套系統實施與50多個數字化項目布局,實現從商品企劃到零售終端的全程數據驅動。”他強調,技術最終要服務於品牌本質,太平鳥堅持“硬三年、軟三年、商業模式又三年”的發展節奏,這是科技發展的規律,當下是關注商業化應用的最佳時機。

BRUNELLO CUCINELLI 公司CEO Luca Lisandroni (左一)
BRUNELLO CUCINELLI 公司CEO Luca Lisandroni 表示:“中意兩國都崇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並珍視家庭作為社會核心的價值,這為雙方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他特別提到,BRUNELLO CUCINELLI 品牌與內蒙古地區羊絨企業已建立起可持續的合作關系,品牌已經在上海開店,未來將持續深耕中國市場,通過真誠對話與相互貼近,實現品牌在中國的長期發展。
思想激蕩,探索產業新路徑
在圓桌對話環節,三場對話分別從市場、可持續與設計三大維度,深入探討了中意時尚產業合作的現實路徑與未來願景。與會嘉賓觀點交鋒、共識凝聚,共同描繪出一幅開放協作、共迎挑戰的產業新圖景。

圓桌對話一:共享多元開放的市場機遇
在題為“共享多元開放的市場機遇”的對話中,主持人中國服裝論壇執行主席、北京盛世嘉年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軍與五位來自中意雙方的產業領袖展開了務實討論。意大利手工藝部門和中小型企業國家聯盟主席Marco Landi、米蘭國際展覽集團展會部門總經理Emanuele Guido、海寧中國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征、意大利卡斯羅世紀服裝學院主席、歐洲時尚教育平台主席Matteo Secoli 、中國安正時尚集團董事長、創始人鄭安政共聚一堂。
討論超越了簡單的市場數據分享,上升至對產業生態融合的思考。嘉賓們一致認為,中國市場的多層次結構與意大利品牌的匠心價值存在戰略互補性。真正的“國際化”品牌,不再是單向輸出,而是具備文化共情能力與在地化創新意識的生命體。未來,雙方應通過聯合研發、渠道共創與數字生態共享,構建一個更具韌性與包容性的“時尚命運共同體”。

圓桌對話二:共創全鏈協同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場對話“共創全鏈協同的可持續發展”由SPIN360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Federico Brugnoli主持,愛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榮明,米蘭新美術學院時尚可持續發展顧問、教授Chiara Tronville,浙江淩迪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劉郴,《ZOOM FASHION TRENDS》主編Nicola Dallari ,LIUYONG品牌首席執行官劉勇共同參與。
對話直擊行業綠色轉型的核心矛盾與機遇。嘉賓們指出,可持續發展絕非成本中心,而是驅動品牌價值提升和產業升級的新引擎。關鍵在於實現“全鏈路透明”,從環保材料創新、綠色生產工藝到消費者溝通,形成閉環。雙方共識認為,可持續時尚需要規範標準,為全球消費者建立可信的消費認知,最終讓“可持續”成為可衡量、可比較、可信任的市場新規則。

圓桌對話三:共促跨界融合的設計創新
“共促跨界融合的設計創新”圓桌對話由北京服裝學院副院長鄒遊主持,米蘭高級成衣展CEO、意大利皮草協會總經理、意大利時尚配飾工業聯合會總經理Elena Salvaneschi,THE ARCHIVIA品牌創始人以及創意總監Rosa Aquino,浙江深服人工智能科技CEO吳偲偲,琳瑯沛麗國際全球顧問Orietta Pelizzari,Beautyberry品牌創始人王鈺濤展開了精彩對話。
現場對話升華了“跨界融合”的內涵。嘉賓們認為,最高層次的融合並非東方紋樣與西方剪裁的簡單拼接,而是文化精神與當代生活方式的深度共鳴。真正的融合創新需要建立文化轉譯的創造性機制,這種機制要求設計師能夠洞察文化表達背後的生活方式、審美哲學和社會語境,從而找到東西方文化在當代生活中的共鳴點。跨界融合的美學既紮根於傳統,又面向未來,能夠跨越地理邊界,與全球消費者產生深層次的情感連接。
三場對話角度多元,但共同指向一個核心: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中意兩國時尚產業唯有打破邊界、深度共生,將東方的生活哲學與西方的匠心技藝相融合,把市場機遇轉化為協作動能,讓可持續理念落地為產業實踐,才能構建起更具韌性與創造力的全球時尚生態。
合作落地,創意生輝映未來
峰會上,四大合作項目的正式簽約為中意時尚合作注入實質動能:琳瑯沛麗與中國服裝協會、海寧皮革城簽約,打通國際設計資源與產業落地通道;Class Editori 與中國服裝協會的媒體內容合作,將架起東西方時尚話語互譯的橋梁;意大利手工藝部門和中小型企業國家聯盟與杭州藝尚小鎮聯手,為匠心技藝提供市場化生長土壤;意大利卡斯羅世紀服裝學院與杭州藝尚小鎮攜手構建文化設計人才的培育體系。從資源對接、文化傳播到產業孵化、人才儲備,四大合作項目的簽約標志著中意時尚從理念共鳴全面邁向實體落地的新階段。
簽約儀式帶來的欣喜猶在,歐式長廊的拱券間已泛起溫柔光暈。當鐘樓的鐘聲悠然掠過黛色屋頂,新晉中國時裝設計 “金頂獎” 得主、江西服裝學院教授陳龍品牌CHEN.1988 “理想之秋” 專場發布會浪漫啟幕。長廊地磚映著搖曳的陽光,與模特裙擺上的漸變粉暈交相輝映,手工串珠蝴蝶結隨步伐輕顫,蕾絲鏤空的立體肌理在廊柱陰影中忽明忽暗,肩部造型的利落線條則與鐘樓輪廓形成巧妙呼應,每一步都踏在古典與當代的交界線上。

這不僅是當代中國設計師以文明共情詮釋時尚價值的生動注腳,更是中國原創設計力量乘風破浪、創新進取的鏗鏘宣言——發布會後經久不息的掌聲,正是其深厚文化自信與卓越創作能力的最佳印證,彰顯著中國原創設計正以蓬勃姿態,成為全球時尚話語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構建者與引領者。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當米蘭的文藝覆興底蘊邂逅東方的千年文明智慧,本屆峰會早已超越行業對話交流,成為一場文明互鑒的當代實踐,成為一場浸潤著文明溫度、承載著產業使命的時代實踐。從百年工坊的匠心傳承到數字生態的創新突破,從貿易數據的雙向平衡到設計美學的深度共鳴,中意時尚播下了協作共生的種子,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以合作之筆,共繪一個更加開放、包容、可持續的未來圖景,共創中意時尚合作新未來。